第二百零八章 面(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197 字 2019-09-28

李瑛心思转的更快,一乐道:“太子之意,自然是要做出来吃的,不过太子不是光让宫内用,只怕更想推而广之,让百姓庶民都知道此物吧?”

姬丹大笑道:“那是当然了,如今这麦子虽种,都视为下等之物,如果能将食用之法推开,百姓种麦自然更多,这一年两收岂不是更好推行?”

李瑛微笑道:“这等小事,臣妾姐妹代太子办了就是!”

李瑛心思机灵,既然应承此事,太子丹当然高兴。当下送走了赢玉,就在李瑛宫中歇了。

到了次日,姬丹令人将一干用具,尽数搬到羽林郎驻扎之处,姬丹派昨日随从宾客,指挥仆隶下人,按昨日之法制作面粉和面条,然后每人给了一小份,让诸郎品尝。然后武阳夫人赢玉,又指点妇女营,制作烙饼,饺子。然后让诸郎食用。

众人昨日刚吃了麦饭,今日再吃这些,比较之下,自然晓得好歹,按今日之作,实不在粟粱之下。

待众人尝过,太子丹这才集合众人道:“所谓一时有一时之法,观之今日之食,诸卿可得知乎?”

“麦之有,不下千年之久也,然先祖圣贤,皆以麦饭食之。而今有石磨,即可成此美味?此非古人之贤不及我等,乃古人未思及此法也!”

“故古人之学,不可不学,又不可终于古人之学,诸卿日后,当尽展所长,思古人之未思,想古人之未想,方可强盛国家,富裕庶民。”

然后又提点众人道:“制物之功,虽小实大,一磨而已,有此一物,则下贱之物,一变而为美味,百姓庶民得其养,国家得其用,其功其在拓一县数城之地之下乎?”

姬丹虽然早就推行兴工令,鼓励官吏工匠,多做器物发明和改进,但他身边之人尚可接受,这其他地方,却仍是看不起这些将作之事。今日借着这麦饭变面粉,进而成为美味的事实,姬丹还是努力的向这些年轻识字的贵族诸郎,灌输制作发明的利处和对国家、社会和百姓的利处,也好在这些诸郎日后成为国家统治阶层的时候还能保持对科研发明的重视。

当然,姬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算是剽窃的发明和教诲的开导下,在这最初的幼郎中,还真出现了几个日后在华夏科技发明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而终姬氏帝国的近千年的历史当中,宗室学者,始终都是科研界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武阳夫人李瑛召集各城贵妇到武阳,品尝太子所说的各种美食之后,面食制作风行一时,上层社会对麦子的需求顿时大增。

秋收马上就要开始。姬丹发布了今年要推广三成土地都要先种秋麦的谕令。并免费提供粮种五万余石!

原来比较得力的各城守大夫,如今都被重新任用为县中官长,太子下令,有前面的例子在,谁敢拖延不办!

姬丹又将羽林营分到各城,以长带幼,委以重任,协助各县在辖区内推广小麦秋种之法。同时也要监督各县官吏,是不是真将粮种用到了实处。

年轻人的热血最是好激发出来的,就是这些权贵子弟,在太子鼓动之下,奔走四乡,将秋种小麦之事,半是鼓励半是强迫的推了下去。

在年轻人完成任务回来之后,姬丹又选了韩荣私塾几个教学优异的,进羽林营教导“蒙童大道歌”,所有羽林诸郎,要求必须学会新字。一时之间,羽林营中,书声琅琅。

阳庆虽然被任为国子寺的主官国子卿,但姬丹这里一时还离不开,当初派出去到诸侯各地招纳贤者的使者差不多都回来了,诸子百家的学者,不少应邀而来,其中既有儒家贤者,更有不少墨家,道家子弟前来,至于尚法之人,荀子门徒,权谋之士,也来了不少,这些都要阳庆帮助打点、安排。武阳城一时之间,诸侯宾客大集。

更让太子丹吃惊的是,居然有春申君的三个孙子也自魏国来投。

春申君养客之数,不下千人,只是后来春申君为李园所杀,其宾客星散。至于春申一族,更是号称参遭灭门。如今居然有其孙逃脱,来自自己门下,这对于日后收拢楚国大贤可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

黄家三子黄思齐,黄思进,黄玄衣,其大者不过十八岁,小者才十五岁,乃是为春申君宾客朱英搭救,逃到了魏国。

李园掌楚国大权,对于春申君之后,务要斩草除根,多次派人暗中追杀,如今魏国势弱,不敢得罪楚国,朱英生怕黄家三子有所不测,辜负了其父黄安邦的临死相托,故而带了三人远投燕国。

对于朱英的大名,姬丹当然知道,随将三子送入羽林郎学习,而朱英则留在了自己身边重用。

不过,姬丹还是不满足,虽然六国宾客来了上千,但他一直寄予厚望的贯高,到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将韩非和吕不韦的门下宾客给挖到自己这边来。

求收藏,求红票呀,书架空着不好,收藏本书,可中五百万大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