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等待(1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3342 字 2019-09-28

 吕不韦乃天下名人,一举一动皆看在诸侯眼中,这被逼自杀的消息,早就传遍了诸侯。惋惜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消息传到武阳城,燕太子丹听说此事,顿时默然。

一个英雄就这样去了,带着内心的不甘和愤怒撒手而去!

吕不韦的离去,代表了诸侯争霸年代的结束,代表了一统天下时代即将开始。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是代表秦军横扫天下,一统**时代的到来。是代表秦王政取得最辉煌的成就的几十年的到来,正是在这几十年间所做的一切,让喜欢秦王政的人,给嬴政送上了千古一帝的崇高称号,也让痛恨嬴政的人赠给了嬴政独夫暴君的荣誉。

那么,在今天,吕不韦的离去又代表了什么呢?历史的车轮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转向哪里呢?

姬丹出质秦国,乃是吕不韦首谋,而到了秦国之后,太子丹最先接触的秦国权贵还是仲父吕不韦。

在初见吕不韦的时候,吕不韦的盘诘和审视,让姬丹心里始终战战兢兢!他知道,面前这个温煦儒雅的老人,乃是历史上顶尖的权谋大师,尽管自己来自于后世,比之多了两千年的见识和智慧,如果不是能凭着早知结果这个优势的话,当面斗智斗勇,十个姬丹恐怕也不是这老者的对手!

对于这样一个靠着头脑和才学,从一个商贾之身就挣到了人臣位置的最高点的睿智老人,姬丹心里很是有着一份敬意。尤其是其在执政权谋之余,还能集三千宾客之力编撰而成《吕氏春秋》,创造了一部糅合诸子百家之学传承两千余年的杂家巨著,对于这样的一个立功、立言都能达到顶峰的传奇人物,姬丹一直是想能亲之、近之,奉请为师的。他知道吕不韦有此一劫,派贯高去请,也有想挽救局面的意思,只可惜,历史的惯性仍然存在,姬丹在吕不韦这件事上,终究没能抗的过命运的安排。

姬丹有时甚至想到,如果吕不韦一直当政,辅佐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并以自己糅合百家的思想去治理天下,以仁道佐霸道,抚恤天下庶民,是不是秦帝国就不会二世而亡。

当然,这是一个永远有无数答案,又永远不能确定答案的问题.

让姬丹略略有些安慰的是,韩公子非和吕不韦门下数百宾客就要来了!但愿韩非的北上,能够让这个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哲学家能够多活几年,不至于在短短两年之后,就惨死在自己老同学的宫廷权谋之下。

至于吕不韦的五百宾客,姬丹更是欢迎的很!

燕国立国虽久,却偏处东北,属下之地,多山戎和前商移民之属,过去和中央腹地之间,多有戎狄相隔,也常自孤于中原诸侯,就文化学术而论,远不及齐、魏、韩、赵三国。有了这数百宾客的到来,对于提升燕国在游士贤才当中的地位,那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况且,自己门下的范增、张耳、尉僚、阳庆等人,纷纷出仕,又有许多进入军中为将佐,如今这门下可是缺人的很。

不过,这些宾客,姬丹可不能直接收归到自己门下。

在姬丹看来,这门下宾客的形成,其实也还是一种体制外的产物。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储才和用才之路。

因为门下宾客,忠心的是自己的主君,对于所在的国家,反而无所谓。

一时形势,造成一时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