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赐爵(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402 字 2019-09-28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虽然会上自己做不了主,可一旦自己举过手表决过以后,到了下属面前,对于会议形成的命令和思想,执行起来总是要积极和主动的多。

如今府中宾客和武阳的各主要官员,虽然对于太子都很是尊敬,但是毕竟来自于各国诸侯和燕国各地,其思想理念多有歧义。

化胡为夏,乃是大事。

兴兵拔出东胡王室部落也好,逐步蚕食其周边氏族部落也罢,无非是方法和时间的问题。

但后面持续不断的各种措施,才是保证将草原诸族统而化之的根本。而这些措施,将来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管理资源投入的。

军队希望能通过这种会议的讨论和争辩,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自己的战略方向,能有更多的人熟悉掌握发展的方向,将来也能主动为这件事出力。

所以,不管有关还是无关,都希望这些人能够参加这会,知道以后政策的来龙去脉。也好尽可能大范围的统一思想和认识。

也就是,让这些人来受教育,开拓思路。

姬丹笑着对荆轲道:“无妨,虽然人多嘴杂,但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多有参详,有利无害。”

“此乃商议与东胡之战,无论是府中还是军中,谁还泄露的了,无妨事,卿就如此安排好了。”

见太子另有考虑,荆轲倒不坚持。太子又问起任默等人打探东胡内情伤损情况,还有多少豪杰之士未见归来,伤了的又有多少。

这是荆轲亲管的部下,其中有几位还是荆轲过去结交的江湖好友。荆轲虽将伤折之人一一说了,足足有二十六位之多。

太子丹听荆轲说及这些属下之事,脸上流露出哀伤之意。太子丹知道,荆轲以前行走江湖,游历诸侯,乃是性情中人,这一次折损了手下兄弟,自然心中戚戚。姬丹又问起这些豪杰身家来历,荆轲也都一一说了。

听闻有的豪杰,原本行侠仗义,多在江湖厮混,原本就比较潦倒,对于家中老小也无法顾及太多,而今这一去,只怕其老小生活会更加困窘,太子丹不由大为动容。

略一沉思,太子徐徐说道:“这些豪杰之士,虽未成大功,然亦为国捐躯,其心志可嘉。”

“诸殒命勇士,均赐爵一级为虎贲卫士,有子者以其子领之,无子者,其兄弟代之。”

“但有承爵而未成年者,皆接入韩荣私塾学习,其食宿由羽林右营负责。待其在私塾学成,可入羽林幼营。”

“其家眷在外郡县者,均可迁入武阳,官给其地耕种。也可入工坊之中为工,以养其家。不愿意迁来此处,可有当地官府赐地耕种。”

军功制颁行一年多,无论是太子丹的手下还是燕国其他各军,只对现任的军中将佐,给授了按官职来说所需的最低爵位,就算是燕赵合谋抗秦之战,燕国大获其利,但毕竟没有大规模的厮杀征战,武阳军中也仅按劳绩和操训,授了一些低级军功爵。

这些人乃是军功制后最先牺牲的勇士,如何对待这些牺牲者,不单单是他们个人的事,更是给其他活着的人一个榜样,一个实例。

对于这些人越是尊崇,也越能显示燕国绝不会亏待为国牺牲的志士。

所以,姬丹毫不犹豫的给每个人都赐以爵位,并由其子弟继承。

但在荆轲看来,比爵位更重要的是:但凡未成年的子弟,都可以入学,由羽林幼营负责食宿。也就是说,哪怕原先只是一个不成器的游侠儿,这次也为其子挣下了一个爵位和进入羽林幼营的机会。

羽林幼营,那里面不是宗室幼子就是富贵子弟。更有素称才女的武阳夫人李瑛掌管其事,将来大都要随侍在太子身边为郎,侍卫车驾,习练政事。

子孙出身于此,对于那些原本出身市井的豪杰游侠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荆轲大是欣慰,恭敬一礼,道:“太子如此安排,众人在九泉之下,也当欣慰。”

太子摆手道:“卿不必如此,此乃我当为之事。另外卿下去,和任默等人好好议了,回来的诸位勇士,可尽快平定功劳,以赏其功。”

荆轲满口答应,这才揭过此事。太子这才又拿起荆轲所整理的材料,一边查看一面询问详细。直过了一个多时辰,荆轲才辞了太子下来,将太子安排之事,告知贯高。

贯高总管庶务,自去通知众人,安排会议诸事。

不求收藏,收藏就往下掉呀!!!各位掉进来的兄弟,收藏则个!!

另外,从今天开始,把广告楼里的书,开始做一些章推,所以有打广告的兄弟,还是都在广告楼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