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秦国的决心(上)(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429 字 2019-09-28

可那又怎么样,五郡之地,还不如秦国一两个郡人口多,根本就没什么粮草兵员的用于诸侯征战,反而是大修长城,防范东胡的报复。

要争就争富庶之地,一旦占下,不但丁壮大增,粮草赋税的也是充足。

这燕丹不好好的内修政理,偏偏劳师远征,也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据说北面之地,甚是苦寒,又多沙漠,根本就无法耕种,打下来,你还能守得住?

不过,看不懂归看不懂,但李斯觉得,如果燕军陷于北方征战,对于秦国并非什么坏事。

次之战,要不是燕丹和赵一块设计,秦国怎么能吃那么大的亏!

如今赵王偃死了,太子迁继位。春平侯赵柯为相。

赵柯的为人,秦国知道的不少,毕竟十年前,赵柯曾以太子之身,出质秦国,对于赵柯,秦国的老将和大臣的评价都是不高。

主少国疑,其相又不得人。攻伐正在其时。

不但李斯这么看,就是贾遗、茅焦等人也都很是赞同。

自从吕不韦去后,关东一系经过逐客之后,势力大衰。

好在李斯留了下来,茅焦和贾遗又趁机进入,虽然这些人目前都不在朝堂之任主要的实职,可毕竟都是秦王政身边的人,常常随侍在秦王身边,对于秦王政很有影响。

几个人的关系也甚是密切,时常一起讨论朝局政事,对于各国诸侯动向当然也经常的交流。

贾遗很是赞同李斯的看法,今年大举攻赵正在其时。

所以,三人一起向秦王政进言,劝秦王攻赵。

这个建议很是切合秦王政的心意,当即召诸将相大臣商议。

昌平君熊启身为右相,官职爵位最高,所以,秦王政提出此事之后,王琯等人都是看着昌平君。

攻赵?昌平君当然赞成。不但是赞成,还是举双手赞成。

没办法,昌平君别看治死了吕不韦,可昌平君的日子并不好过。

咸阳城中不是没有议论,道是从昌平君为相,先是大败,后是天灾,可见为相者失职,不当其位。

这议论从哪里冒出来,昌平君查不出来,可能传到昌平君耳朵里,想必是已经流传甚广,大王那里也一定早有了风声。

这要是压不住这股风,万一哪天在朝堂翻出来,老太后那里也不好直接护着,说不定大王就能直接拿下了自己的相位。

所以,昌平君比谁都盼着能来一场大胜,一场扬眉吐气的大胜利。也好让自己挺直这腰杆坐在这相位。

昌平君微微笑着,禀道:“今年各地风调雨顺,大收乃是必然,粮草丰盈,用兵正在其时。”

“只是兵者,国家大事。如何调军,如何攻略,还需诸将参谋。”

昌平君赞成是赞成,可也小小的耍个滑头,那就是如何打,让众将出主意,然后大王拍板好了。再要有什么闪失,那可和我没有干系。

如今秦国各将,王陵、王琯、李瑶、张唐等老将,都是在朝中执掌军政权柄,统兵阵的大将,还是以王翦、杨端和、羌瘣为主。次大战,王翦算是不大不小的绊了一下,虽然没摔下去,可毕竟受些影响。爵位被消了两级,这还是看在他斩首甚多的面子从轻发落。所以,朝堂论军,是以羌瘣为首。

这几位大将,往日里也曾多次研讨次之败。

当然,像大王坚持认为赵军一定会北攻燕国不及回防,一再督促各军分头而进,导致被设下圈套,赵军围攻一路而败的事,大家心里明白也就是了,谁决不能拿到面来讲。

但是,大家也都清楚,论整体实力,肯定是秦军更强,而且秦军从西到南,在到东南,几乎把赵国包了个半圈,从地形和态势说,秦军是想攻哪里就可以攻那里,秦军在这一点,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如今的赵国,如果按地形来分,可以分为四块。

北边一块是代北三郡,代北三郡和秦国的太原、西和郡相接,交界之处,山川险要,利守不利攻,而且土地相对贫瘠,出产不丰。

那面这一块,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太行以西党郡数城,一是黄河和济水间十城,另一块就是最大的邯郸、中山这一大片,位于黄河和太行山之间,南邻漳水,北面和燕国相接,并和代北通过飞狐径相连。

如果能直接拿下邯郸这一块,那当然是最好,国都被夺,从邯郸到中山,这一片再也无险可守,夺了这一块,赵国的党孤城和河济之间了了十城,不战可下,赵国就算是保有代北三郡,那也算是彻底报废,再也不是秦军攻略各国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