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国的决心 (下)(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090 字 2019-09-28

赵国此时不过也就剩下邯郸、中山两郡,比之秦的东郡、三川、河内数郡,人口丁壮和田地都有所不如。

这时候如果秦军要继续进攻,赵军要么在劣势下寻求和秦军的决战,争取把秦军逐回漳水之南,大河以东,要么被困在邯郸城中死守,被秦扫荡四野,慢慢地耗死。

秦军即使暂时不攻,赵军也是三面受敌,随时准备被动挨打。

不管怎么样,对于秦军来说,那都是非常有利的局面。

王翦的建议,更为的明确,将这一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全力夺取党和河济,第二阶段,则是按照形势,既可以分兵对付李牧和邯郸两个方向,不但可大大的消弱赵国南边的实力,还有可能趁机夺取代北三郡。又可以暂时按兵不动,以观形势。

王翦的分析和建议,还真让秦王政眼睛一亮。

攻略代北三郡的事情,秦王政过去还真没有琢磨过。

对于秦王政来讲,一统诸侯的要害,乃是先占中原,再徐图四方。毕竟如今东面的富庶之地,就是黄河流域和淮泗之间罢了。能取了这些地方,则天下财富之地尽在其手,则诸侯尽管还有些边角之地苟延残喘,那不过是手到擒来罢了。

真要是能拿下代北三郡,那可也是不小的收获。

得了代北三郡,不说能取得多少丁口土地,最少是把赵国给削掉了一半,让赵国除了邯郸中山之外,再无可退之地,再无可救之兵。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秦国已经可以和燕国直接接壤。燕丹这厮再也不能躲在赵国后面坐享安宁。

对于太子丹,秦王政目前可是颇为的忌恨。

自己被他将计就计占了一个大便宜不说,现在想想,当初的嫪毐夺宫之变中,燕丹这厮的角色可不是原先以为的那么单纯。

当初郦生兄弟就是从他手下投到嫪毐哪里的,当时咸阳都鄙视这两人趋炎附势,忘恩负义。

嫪毐之变,这两兄弟一文一武,可是出了不少力。

可如今这两位都在燕国,郦生还得任列卿高位,由此看来,当初这两位很有可能是燕丹给派过去才对,否则燕丹现在也不会对这两位如此的信重。

当初嫪毐之变,咸阳损失不小,想必定有燕丹这厮在里面搞风搞雨的缘故。

可恨当初,寡人还以为这厮忠义!

只是时过境迁,现在这事没法再提,就算明白些啥,也只能打断牙往肚里咽。

如果能直接和燕国接壤,以秦国之力,一举拿下燕国,对赵国形成四面围攻,那岂不是更好?

秦王政一直琢磨到了如何拿下燕国,群臣可是没人想到。

只是见大王一直微笑,看着地图不语,也知道王翦所说,大王并无不允之意。

贾遗和茅焦两个人,一为客卿,一为太傅,虽然没有军功,平日也无详细职司,但两人常常陪在秦王身边参赞诸事,深受秦王政的信任,今日之会,两人也是有资格参加的。

对于王翦的想法,贾遗也很是称许。所以,贾遗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连接匈奴,对代北三郡两面夹击。

秦王政被贾遗的进奏提醒,忙笑着道:“卿请细言之。”

贾遗笑道:“代北三郡,乃是诸胡所居,赵人夺之,诸胡有北逃匈奴者,屡屡借匈奴之力,欲重夺往日生聚之地。匈奴贪其财帛子女,也曾不断南下争之,只是前些年为李牧所败,元气大伤,不敢复回。”

“如今多年过去,匈奴之力渐强,总该有报仇之心,我既要北攻伐三郡,敌之敌即为我,我大秦何不北连匈奴,以分李牧之力?”

“三郡北边漫长,匈奴来攻,李牧只能四处布防,分兵以应之。力分则弱,我军再趁机攻之,岂不是更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