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小荷初露尖尖角(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266 字 2019-09-28

李斯却不容张平推脱,只是逼问,张平尚不及回答,堂上帐帷之后有一人高声道:“廷尉何逼人太急!”随着话声,一少年转了过来,向张平和李斯行礼。

张平脸色一沉,斥道:“此乃军国大事,汝等后生,如何多嘴,还不快向廷尉谢罪。”

李斯见这少年身高约七尺,形容甚是素雅清秀,颇为不凡,这能隐在帐帷之后,听自己和国相谈论,必是家中子弟。忙笑道:“无妨无妨,不知此乃何人?”

张平一拱手,道:“此乃犬子,唐突廷尉,还望恕罪。”

李斯上下打量张良,见张良眼中清澈,神色从容,并无拘束之态。笑问道:“阁下何以言某逼人太急!”

张良跪坐在父亲下手,向李斯拱手道:“阁下乃诸侯大贤,为秦王所重,身为列卿,当知道理。”

“闻有人劝秦王攻韩,敢问阁下,此计如何?”

李斯心知其必有所说,有意诱之,遂道:“此亦大善之计也,唯我王仁厚,不欲与韩恶也!”

张良朗声道:“如此,则廷尉误矣,此策非但不善,更大恶于秦也!”

张良站出来说话,也是谋定而后动,当即给李斯分析道:韩国这些年,对秦国一向恭谨,从无违拗,而燕赵两国,屡与秦战,且曾大胜秦军。

秦如贪图韩国之地,弃交恶之燕赵,却转向进攻一向交好的韩国,这让天下诸侯看在眼中,这被攻和受欺就是亲秦的结果,那以后谁还敢亲秦,谁还乐于亲秦?

韩国对秦国恭谨却遭到秦国的攻伐,对于韩国臣民来说,既然无路可走,只有奋起相抗。

韩国虽小,但在天下之中,诸侯可四面击之,这百余年来,韩国上下都知道国家的处境,不管局势如何,修守备警惕强敌的攻击,积蓄粮草,修筑城池以牢固防守,乃是韩国立国的根本。

眼下虽只有一郡之地,但兵马虽少,也有十几万。攻之不足,守之未必无余。

秦国如攻韩,一两年也未必能灭了韩国。如果秦攻打许久,不过拿下一两个城池,则秦国必然为天下诸侯所轻。

诸侯恼恨秦国,已经多少年了,一旦秦为天下所轻,诸侯必群起而攻之。韩魏与秦相抗,赵燕作为援兵,齐国必不会袖手旁观,如此韩魏借助燕赵齐来稳固合纵,和秦国相抗,这只怕是燕赵之福,秦国的大祸。

秦国当此形势,向北攻击赵燕而不能取胜,后退进攻韩国也无法获得战果,进退失据,秦国岂不是坐等疲敝?

所以说,攻韩之计不但不善,乃是大恶之计。

游士论辩,原本是李斯的根本,当张良如此弱冠少年,却是说的如此犀利,倒让李斯刮目相看。

李斯笑道:“阁下好口舌!韩与秦善,赖秦而安,唯当今之计,我秦欲攻燕,韩岂非应助之兵乎?”

张良肃然道:“秦韩亲善,助秦攻伐,乃当然之事,然兴兵与共,则此乃害秦而非助秦也。”

“秦军精锐,天下闻名,韩国之卒岂能相及也!…”

按张良的意思,韩国就算出动兵马相助,可因为韩军兵马不精,加上下面有些将卒,家中困苦,随军征战,兵甲衣服都有不足,未免对秦人怀恨在心。

这战场之上,要得是全军齐心。韩军不去,秦不过少了些许兵马之数,未必有什么影响,可多了这些不整不齐之军,一旦大战,韩军万一崩溃或反乱,岂不反拖累了秦军?

而且韩国南邻楚,东临魏,为秦捍卫三川和函谷之后,一旦抽调韩军出征,则韩国防守之力大减,楚、魏如兴兵大攻,则韩无能防守,只能归附,如此秦国要害则会暴漏在诸侯兵锋之下,如此北有赵燕,南有楚魏,秦军岂不是进退失据?

故而张良建议李斯:“故以在下之计,莫如秦北上伐燕赵,韩则专心于守,为秦捍蔽要害为上。”

李斯听了,大为惊奇,对张平道:“令郎大才,足为一时俊彦也!”

李斯辞出,从此只是交接韩国大臣,笼络人心,不再提要韩出兵之事。张良对张平道:“韩国势危,目下不过得片时之安,父亲为相,不可不察。如今赵魏疲敝,唯燕有日强之势,非燕无以助韩。儿欲北上,游历燕赵以寻救国之道,望父亲允之。”

张平道:“良儿既有此心,父岂能当也,公子非如今在燕,为燕客卿,良儿北上,或可因之而成事。”

张良谢过父亲,遂带了随从车马,北上燕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