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逼赵(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480 字 2019-09-28

这是要谈正事,司空马打点精神,当即回道:“燕赵为盟,彼此一体,敝国大王闻秦军伐燕,甚是恼怒,某之来,正为此事。”

“秦军去年攻赵,今年伐燕,委实欺人太甚,本当两国共力抗敌才是,敝国大王亦有心助兵于燕。”

“只是敝国去年一战,受创甚重,丁壮折损,耕种不足,大军相助,恐力不从心。在下闻燕秦相对,秦军虽众,竟不得寸进,实乃令人大喜。如今秦使不得已求和,不知贵国如何处置?”

司空马能从游士一跃而为赵国之相,自然口舌便利,明明不愿出兵相助,说起来却是燕国不需赵国相助,反而将话题转到燕国的态度。

剧平一心要把赵国拉下水,那肯轻轻放过,当即道:“赵王念燕赵之盟,欲出力相助,此乃大善。”

“秦燕对峙于广武,我燕欲退秦兵,恐力有未逮。秦使虽来议和,然其包含祸心,此不可不察也。”

司空马很是小心,问道:“秦军既然求和,乃是自知不能害燕,和战之权,操于贵国之手,国尉言秦包含祸心,在下实不能知之,还望国尉明言。”

剧平倾身低声道:“在下久闻阁下乃智谋之士,何不知秦之图也?莫非阁下欺我也?”

司空马愕然道:“国尉何出此言?在下乃真心请教,何敢想欺!”

剧平故作释然之态,道:“原来阁下真的未知!秦使姚贾来燕议和,非只是谋和而已。”

“姚贾不得见我大王,乃遍拜列卿,多曾言讲,秦燕无仇,攻燕非秦本心,欲与燕盟,两国共兵伐赵,同分赵土。”

司空马来燕数日,多曾在诸大臣府邸走动,这话倒也听说过,如今这时候,别说是秦燕夹攻赵国,就是王翦大军压向赵国,赵国能不能抗的住都是问题。司空马当即道:“秦人狼子野心,一贯狡诈,即便与燕盟而击赵,恐一旦赵亡,秦即移兵攻燕,在下久闻太子和国尉乃明智之人,定不会秦人之当!”

“况我赵与燕盟,赵未曾负燕,太子素来信义,为敝国所重,亦不能为此见利忘义之事也。”

剧平脸色凝重,道:“我家太子信义,自当守和盟之意,然燕如不肯和秦,则秦军二十万在彼,又岂肯自行退去?战则燕难当其锋,和则伤燕赵之盟,在下执掌军事,却也难为太子谋划一二。”

“素闻阁下大名,不知阁下可何策教我?”

剧平要压赵国出兵,却也不肯明说,偏要司空马主动提,司空马也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岂肯轻易就范,当即道:“国尉何必过谦,太子与国相,皆是知兵之人,屡破强敌,战无不胜,秦军王翦所部虽众,又岂是燕国之敌也?”

剧平摇头道:“阁下误矣,太子与国相屡屡战胜不假,但皆是戎胡之敌。匈奴之辈,赵以三郡之力就足以抗之,国相等以举国之力相对,胜又何奇!秦军素强,又岂是戎胡可比!”

“如今秦欲求和,诸大臣皆以为是,只是太子不肯弃赵。然我燕如无胜敌之策,纵太子心中不愿,只怕也只能和之。”

“贵使放心就是,纵然秦燕相和,太子乃重情义之人,大将军牧乃太子至亲,我燕亦无攻赵之理。”

明着说燕不肯攻赵,但暗含着的话却是燕既然和秦和,那也不能在秦攻赵的时候去相助赵国。

司空马明知其意,却不肯轻易就范,只是相劝道:“国尉,秦军虽气势汹汹,然其太原诸郡,皆受两战之困,民生凋敝,千里运粮方可到雁门,只要燕不肯和,秦军定不能持久,只能败退。”

剧平驳道:“阁下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太原诸郡虽困,然秦之关中、巴蜀,号称天府之国,荆宛亦人丁兴旺之地,岂有不能支一军之战的道理,望秦自去,乃自欺其人也!”

“除非王翦不敌,或者后面有忧,否则必和方可退敌。”

“如燕被迫和于秦,王翦如大军东向,恐非赵国之福,贵使知否?”

司空马推三阻四,就是不肯说出主动出兵助赵之语,剧平也只能暗含威胁。

司空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一旦秦燕谋和,秦定然要移兵攻赵,剧平如此说,真是让司空马心里郁闷之极。

如今的形势,赵国疲弱,赖燕国之盟,还可得一二喘息之机,如果燕国和秦,秦国趁机攻赵乃是必定的事。

虽然李牧善战,但毕竟手下兵力不足,赵国能不能抗过去,还真是不好说。

为今之计,只能紧紧拉住燕国,合力制秦才是。

看剧平的意思,对赵国所求不多,也就是让赵增援而已,虽说如今出兵并非合适的时机,但好歹有燕国合作,总胜于独自抗秦?

司空马两害相权取其轻,多方考虑之下,只得吐口,道赵国愿出兵对秦。

只是司空马说在前面,如今赵国的实力确实不足,出兵是出兵,还要燕国大力支持。

对此,剧平是满口答应,两人这才放下国事,饮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