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斗(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294 字 2019-09-28

王翦大笑,道:“李牧如此,不过欲我军全力在此,不暇他顾也。”

“敌亦知其介休孤军,我如分兵前击,敌不救则亡一军,救则非与我决战不可,故此军屡出,不欲我分兵也。”

王贲请道:“父亲既知其计,何不径直令儿统兵南下取介休之敌?”

王翦微笑道:“一支孤军而已,取之何益?”

“李牧为将,素来果决,当真我军直取介休,李牧必然舍之,仍是不战。”

“敌军在此六七万众,攻我不足,守之尚可,我父子统兵二十万出战雁门,虽也杀敌五六万,终非大功。”

“莫如佯为中敌之计,留敌两处,敌必增兵以图胜我。”

“敌军如大集,必不甘于守。大军野战,方有大胜之机。或可一举而破两国之敌,岂不胜于取敌一支偏师也?”

王贲这才知道,父亲原来是希望敌军增兵,也好放手大战。遂问道:“敌军如来,必是雁门之军,父亲欲诱其来,则太原北面数城,定然不守。恐于国不利。”

王翦看着王贲指点道:“为大将者,不得看一城一地之得失。太原北面数城与代北,中有句注塞相隔,大山高远,进退不便。我军如大胜,则不但数城可回,敌之大军亦后退不得。”

“破敌大军于此处,乘胜进代北,则敌军何以挡我?暂失数城,换三郡之地,有何不可?”

“即使如此,难道就敌军欺我?“王贲虽觉得父亲说的甚是,但想起燕赵两军如此挑逗,却不能痛快大战一场,总是有些不服气。

王翦笑道:“敌用计,我亦用计,不过敌军未必当罢了!”

到了次日,燕赵两军再出时,秦军只调万余兵马前往迎击,其他大军则在营中不出。

燕赵军探知秦军动静,司马洪赶往城中,向李牧请道:“大将军数出扰敌,敌军已懈,何不出一军精锐袭其侧?虽然敌军大营不远,突然袭之,亦可小胜。”

李牧哈哈大笑,道:“王翦用兵,岂是如此无能之辈?敌军故意漏破绽于我,正要诱我军袭之也。”

众将不服,都要请战,李牧坚持不允,平安仗着受太子之宠,坚决请战,指责李牧胆小畏战,错失良机。李牧勃然大怒,责打平安二十军棍。被太子丹得知,当即召之,怒斥平安无礼。喝令斩之。

燕赵两军之将见此,纷纷向前求情,连李牧也为之缓颊,太子丹这才赦回平安,训斥一顿,才算罢了。

经此一事,两军之将,对于李牧之令,无人敢稍有违背。

李牧趁此机会,派人南下介休,令吴仗剑按计悄然撤军。

吴仗剑自从南下介休,没多久就遭到河东秦军来攻,吴仗剑手下近万的兵马,介休城地势又险,河东秦军虽然功德甚猛,但这一段时间打下来,伤亡数千,却是拿吴仗剑毫无办法。

敌大军回返,吴仗剑也知自己一支孤军在南,万一敌分兵来攻,则介休城也是难保,只是介休乃南北咽喉,只要自己在此一日,敌军就不能过此增援太原,故而吴仗剑早有打算,一旦秦军包围介休,那就能守多久就守多久。总不能让敌军轻易得手就是。

不过既然将军有令撤军,不必覆没在此,吴仗剑也是松了口气。

不过撤兵是好事,但想平安撤回,怕也不易。

城南数里,敌河东兵马万余,一旦得知本军撤出,定然衔尾急追。从这里到榆次,将近三百里,消息传出去,王翦那里定然会分兵拦击,有王翦主力在城外,自己想要得到助理的救援,只怕甚难。

唯一可行的,还真就是将军之计,尽量瞒住南面秦军,离开追兵远些。

吴仗剑于是吩咐手下,先备好了行军粮草,然后扎了千余个草人,待攻城秦军退去之后,给这些草人裹了燕军衣甲置于城头,多布旗帜,然后令各师校尉,弃了战车,将马匹尽数留下,然后径自带兵悄然出城,连夜北行。

为了积聚粮秣,吴仗剑早就将介休城中之民,无论老少壮幼,尽数逐出城外。城中除了燕军将士,早就没了庶民。故而燕军行动,还真是没人知道。

到了次日,秦军远远望见城头燕军人数不少,旗帜还多于往日一倍以,秦军不知所以,更加的谨慎,又调了数千兵马,将近午时才前攻城。

看到秦军慢腾腾的过来,吴仗剑不由大笑,待敌军切近了,吴仗剑一声令下,城的七百亲卫飞跑下城,各自了战马,一路放火赶出城去。

吴仗剑弃了介休,带了部下一人双马,连奔一百二十里,这才赶了部下主力。

河东兵马虽得了介休,但介休城三面城门,都被燕军用土木堵死,秦军清理出通道,都已天黑,只得先派斥候探马,沿路探查,并飞报王翦军中,至于主力则屯驻一夜,次日一早发兵快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