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剑法:将进酒神功(转载)(2 / 2)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在胃气不足的时候,自然需要唱些歌,在「五声」中,胃属歌,自然需要唱一些至阳的歌,将胃气给充足,这时候胃会渐渐的充满阳气,到这时候几乎已经大功告成了。因为「足阳明胃经」也已经打通了。

「钟鼓....换美酒」这一段仅不过是当时李白那个年代流行的乐曲,换到现在自然可以唱一些摇滚乐曲,切忌、绝对不能唱过阴柔的歌曲,性命危旦。当我练到这里的时候,我唱的是linkinpark的歌曲。

唱一唱之后你会发现,开始想要上厕所了,因为「牛羊酒」混入了体内的内功,经由「手阳明大肠经」跟「足太阳膀胱经」给排泄出来,排泄时,会将这两条经给打通。

这时候不难发现五脏六腑都充满源源不绝的内力,因为: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都被打通了,如此循环,内力就会越来越纯,深厚。

再次提醒各位练功的时候,要记住将文章都给看好,许多地方都有重要的注解,比如,尚未唱至阳气的歌时,千万不能吃东西,还有切忌过寒等之类的说明。

附录:牛羊酒制作方法

1、牛三头

2、羊三头

3、须取热羊血跟热牛血

4、装进器皿中,混入玉米

5、再加上当归、白芷、甘草、胡桃、紫苏、木通各5两,都是通小肠经及三焦经及活血的药材。

6、待发酵,既可饮用。

李白的剑术不错

李白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个性突出,久为研究者所关注,如:天马、飞龙、凤凰、大鹏、明月以及猿与酒等。“剑”也是李白诗歌重要意象之一,但专门的研究却不多见。李白一生留诗一千余首,其中九十四首运用了“剑”这一意象[1]。对于这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讨论。

一,剑之文化蕴义

《释名》曰:“剑,捡也,所以防捡非常也。”[2]《说文》与《说文解字段注》亦言:“剑,人所带兵也。”[3]从中可以得知,剑主要被视作一种防身的兵器。屈原在《国殇》中刻画了为国捐躯的将士:“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4]而汉乐府民歌《东门行》中男主人公因“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5],遂为了生计不得不“拔剑东门去”[6],铤而走险。剑在他们手中充分发挥了锐利的杀戮性,而这正是剑作为兵器的主要特征。同时,在古代社会,剑还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7]而且不同规格的剑在一定的领域里又由不同级别的人佩带:“……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8]于是,剑在社会生活中又被打上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烙印。

但是,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文人对剑又作了大量的加工和塑造,它不再仅仅被定义为一种冷酷无情的兵器或单纯的身份象征,而是有了更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管子》曰:“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9]这则带有一定神话传说性的记载,让剑在中国文人心中具备了某些与生俱来的神性和灵气。而且一柄良剑其铸造过程也非常复杂:它用料考究,须“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10],齐桓公、魏文帝曾挑选“美金”[11]、“良金”[12]造剑;而且铸剑必待“阴阳同光”[13],需要“吉日良时,雨师洒道,雷公发鼓,蛟龙捧炉,天帝壮炭,太一下观”[14],甚至有时要以人的鲜血作熔剂,《吴越春秋》记载:“干将曰:‘昔吾师之作冶也,金铁之颖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之中。’”[15]剑的形成还和地域有关,并非何地都可出产良剑,《周礼》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16]因而剑就秉承了天、地、人三者精华,其价值更是虽有“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17]或“倾城量金珠玉,犹不可与”[18]。然而宝剑的难得更让人对其充满向往之情。《越绝书》载:楚王令风胡子至吴越,求见铸剑名匠欧冶子、干将为其铸成龙泉、太阿和工市三枚宝剑,后晋郑“闻此三剑,求之不得,乃兴师围楚城。”[19]一场由剑引起的战争最终导致了伏尸百万。

剑的神圣与灵动又使它和中国人观念中的圣物――龙产生了联系。《豫章记》载:“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间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20]剑作为龙的化身与龙一体。而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中是一种通天神兽,是“沟通天、地、人的特殊中介”[21]。剑因此也具有了“变化屈伸,隐则黄泉,出则升云”[22]的神性。剑在这里同时被灌以如龙一般腾飞的本领,具有神秘莫测的色彩。《异苑》有言:“晋惠帝元康三年,武库火,烧孔子履高祖斩白蛇之剑,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之所向。”[23]《吴越春秋》中也提及剑的飞逝:“薛烛曰:‘善哉(湛庐剑――,金鞍骏马散故人”[65];“紫燕枥上嘶,青萍匣中鸣”[66];“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67];“匣中盘剑装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68]……书剑萧条,诗人身怀长策却见弃于时,只好以狂歌痛饮发泄胸中郁闷。

(三)风云际会,慷慨激昂的李白。

诗人沉迹江湖,落魄于时,但其身上总会不时地迸发出自信与激情。《古风》之十六:“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殁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69]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宝剑自喻,同时极力渲染宝剑的精妙与不同凡响之处,以此来衬托自己的超拔不群。所以此时的剑已成为诗人的化身。但是能欣赏这把绝世之剑的人――风胡子却早已不存于世,“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70]。于是神物自隐,天才寂寞。但宝剑的天生神采终难被深水重山遮掩,它们必将冲破困厄觅得知音。李白用宝剑的孤寂自比个人的怀才不遇,而且又用剑的自潜表达自己“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71],不愿屈身媚俗的洁傲。诗人在深感知己不存之时并没有甘于沉埋或牢骚满腹,而是积极地寄希望于未来,一旦风云四合,自己必会大展宏图。《梁甫吟》也运用了同样的艺术手法:“《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涞卑仓![72]这里的“龙剑”仍浓缩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要等待的只是神物会合的时机以便伺机而动,而这一刻终将到来,不必急躁烦恼。

李白这种昂扬的斗志同样也表现在《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73]这首诗据《李白年谱》所注[74],当写于公元757年前后,时值李白已经过“十载客梁园”,入永王U军幕。诗人以为此次出师东巡,旨在抗击安氏乱军,一清中原,故欲奋己之能立功报国。诗人以古代名剑龙泉剑表示自己胸怀经国长策,有能力为匡复国邦鞠躬尽瘁。龙泉宝剑终可啸傲神州,诗人那份沉迹多时忽又重见天日的兴奋、愉悦感早已浸透纸背。但世事难料,李U兵败丹阳,李白一路逃难避祸,却最终陷于寻阳狱中。在狱中,李白多次上书申诉求援,后逢崔焕及宋若思相助才洗冤获释。遭此惨遇后李白仍未忘情于庙堂,即使卧病期间也曾两次赠诗张镐,以求有所用武之地。见《赠张相镐》其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75]溢于言表的激情附着于剑身,使它渴望有大展神威的一天,“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76]。

(四)心绪惨淡,托身方技的李白。

但诗人一生多不得志,仕途的艰辛使其不得不独自漂泊江湖。在诗中李白多次用到孤剑零落,以此表达自身知音难觅、明主不遇的孤独和沮丧:“宝剑终难托,金囊非易求”[77];“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78];“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79]。每于此时,诗人倚剑登台远望,却是“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80],面对小人占据高位而君子却流落在野的社会现实,诗人也无能为力,只有“扣剑悲吟空咄嗟”[81],以至“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82],遂愤慨“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83],心生归去之意,可人生目标的未实现又使他言不由衷,这时的李白徘徊而矛盾。

于是深感建功无望的诗人转而以“立言”为不朽之业,“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84]。《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中也道:“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85],李白由一个仗剑远游、积极入仕的文人转而变为“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86]的道士。乍看之下,剑在这里多了几分实物的形象,然而它们却在实际上代表着诗人积极而热切的成就功业之心。诗人虽每于遭受打击后都情绪消沉,抛却手中之剑,但其内心热情终不少泯,兼济天下之志仍在其体内澎湃,偶有微风吹过,便可在其心中掀起轩然大波。“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7],以上三首作于晚年的诗更加突显出诗人持之终生的报国理想,只是表达上趋于曲折而已。

剑从文学传统中走出,携带了前人留下的创作痕迹。李白在诗作中继承了其身上的文化蕴义,同时又灌注了自己的才情,从而使得剑在他的手中独具魅力。诗人一方面借剑展示自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理想自由精神的向往;另一方面又抒发冀遇求知、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因此,剑就成了李白寄情抒怀的工具。<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