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五章:官场地震(二)(2 / 2)

明帝 长风 2535 字 2019-09-28

其实朱影龙这个改革还算比较的温和,他只是削去了府县一人独揽大权地这种弊端,这样一来。下面的县丞、主薄、典史、巡检、税使、儒学教授的独立自主权大了许多,虽然他们还是听命于县令,但目的却是为了朝廷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税收这一方面。收多少,府县一级的无权摊派,必须得到布政使衙门的明文批准,按照朝廷的标准收税。这是朱影龙大抓财权的一个标志,这样一来也断了一些下面的官员肆意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地一条最关键的大道。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除非这税使和县令一起贪污。否则一旦查出来,发现任意篡改税收额度。这个税使就要人头落地,还有仓储、织染杂造局、批验所、递运所、铁冶所、医学、阴阳学、府僧纲司、驿站都在这一次整顿之中,不然也不会说这是一场官场大地震了。

其实封建王朝的政府机构其实是非常的健全地,但关键是立法和监督不够,还有有些职能部门的权力太小,或者说他们官职太小,管不了事,还有官员任期问题,有的县官在任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这样岂不是成了朝廷水泼不进、振插不进的小朝廷了,县太爷俨然成了土皇帝了,这是绝对不允许地,这次顺带着将这个官员任期年限、考察、调动的议题提了上来,原来朝廷规定县官任满三年要进京述职,吏部考察一下,然后决定去留,然后还有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由吏部和都察院合办地,有点像后世地政府官员换届选举,不过这不是什么民主选举,是党争地战场,过去东林党人就这么干过,左光斗、杨涟就想借京察的机会打击阉党中人,可惜输地是一塌糊涂,问题是魏忠贤上面顶着的是皇帝,他们不是,败局已定,还不如那个时候注意保存一下力量,或许现在朱影龙就不愁没人用了,但这样也不行,岂不是让东林党人把持了朝政,而架空了自己这个皇帝吗?想想还是自己做的对,阉党一去,东林党人一党独大,难怪历史上的朱由检自己都没有除恶务尽,但是自己与朱由检又有不同,他是像如何保证自己的权位不失,而自己也有这份心思,更多的是,这些人才华是有的,但就不知道才能如何,头顶上的光环一个接一个的,说不定还有水分在里面,清朝这帮史学家故意讨好咱们汉族人民,让他们好好做人家的奴才的,如果光说不练,呵呵,大明朝一样玩完,朱影龙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心态,所以对东林党人是既用且防,防着他们势力壮大,搞的到时候连自己也反对,一方面不断培养自己的嫡系,什么党争不党争的,这种事情根本是无法预防和杜绝 的,党锢之祸人人明白,而发生党锢之祸的根本原因不失官员结党本 身,而是皇帝无能,皇帝不无能,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党锢之祸,及时有也能及时的把它掐死在婴儿的摇篮当中。

当皇帝其实是个脑力活,一夜未睡,脑子不停的转呀,想呀,不知道死掉了多少脑细胞,朱影龙这在枕着叶涟漪的柔嫩的大腿上睡着了。

可还有人比朱影龙这个皇帝更加愁的,那就是我们的吏部尚书黄尊素,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头发一根一根的揪下来,皇上一下子准了近两百多个人的辞官折子,朝廷哪来一下子那么多官员往外派呀,还有到年龄的,病重的退休又有几十人,这些个官位怎么去填呀,这下把黄尊素给愁死了,这些天他几乎天天求见朱影龙,可朱影龙就丢给他一句:“这是你们吏部的事情,来找朕干什么?朕就一个人,要不,朕给你当知县去?”当场没把这位吏部尚书给噎死。

这不昨夜又是一夜未睡,宫门一开,他第一个就冲进来了,眼睛红通通的,布满血丝,又来找朱影龙了,这差事实在是没法自办下去了,如果朝廷再,没有一个妥善的办法,下面可就要大乱了,那是一两百多个基层府县一把手呀,要都没了,谁去管治哪里的百姓呀,尤其人数陕西、陕西等靠西的最乱的几个省份为多,那里正却官呢,现在不增反 减,陕西巡抚胡廷宴、布政使李应期、按察使卢象升一个劲的催着吏部要官要人,其他几个省份也不甘落后,要官要员的折子都快把他的吏部大堂给淹没了,他能不急吗?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