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八章:卓巴归心(二)(2 / 2)

明帝 长风 6819 字 2019-09-28

“刚才卓老说朕是汉人地皇帝,这话是不是说错了吧?”朱影龙问道。

“难道不是吗?”卓巴很平静地对视着朱影龙道。

“是,朕地确是汉人的皇帝,但却也是你们苗人地皇帝。”朱影龙一样以清澈的眼神平视对方笑道,居然没有一丝火气。

“荒谬!”卓巴有些生气。

“自三皇五帝后,经历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汉高祖推翻暴秦,其实汉人不过是诸多种族的融合的一种泛称,许许多多消失了的种族其实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没有人肯追本求源罢 了,你们苗人之中还有李唐后裔,李唐曾经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请问,李唐是不是汉人的皇帝?”

“这……”卓巴有些语塞,他想不到朱影龙会跟他讲历史,追溯民族的根源,而且抓住了话中的字眼。

“其实汉、蒙、苗、回、藏追根究底都是炎黄子孙,卓老一味的强调汉、苗之分,千年的纷争,都是自己人再打自己人,卓老认为这值得吗?”

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自然不同,卓巴虽然这这个时空也是一个卓越的智者,但他看问题的眼光局限与苗、汉本身,当然这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首先想到的是改变自己的生活,然后才会想到其他,卓巴虽然是大智者,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卓巴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称呼朱影龙,如果称呼其“皇 上”,就等于认同了他也是苗人的皇帝的这种身份,也等于承认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造反逆天的行为。

朱影龙看出卓巴的这种窘迫,出口解围道:“卓老如果不知道如何该称呼朕,可以唤朕为朱公子就是。”

卓巴心下感激,不过嘴里并不轻易放弃,冷静的质问道:“诚然如朱公子所说,汉、苗本属炎黄子孙中的一员。地位就应该是平等的,那么汉人为什么要欺压苗人呢?难道就因为是汉人做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这个问题朕先不回答,但朕到要问一问卓老,如果是苗人占了这中原锦绣江山,做了皇帝,他又怎么对待汉人呢?”朱影龙反问道。

卓巴神情一呆,这个问题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到底是学过几天辩证法的,看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果然将卓巴绕了进去,一上来朱影龙就抓住了主动权。

卓巴地反击很快就到了,只听他道:“如果我苗人占了江山,做了皇帝,自然不会欺压汉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这种被欺压的痛苦,我们苗人自己亲身尝受过了,切身之痛,又怎么会强加到别人身上呢?”

“好,眼前就有这么一个例子。两百多年前,太祖皇帝起兵反抗暴元,建立大明王朝,建国初期太祖皇帝曾说:“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华夏之人抚养无异。”但是后来。洪武元年二月,太祖皇帝下诏复唐式衣冠,即禁用“胡服、胡语、胡姓”。许多蒙古、色目人入仕之后。纷纷改用汉姓汉名。后来。太祖皇帝觉得此举有悖“先王致谨氏族之道”。才又下令“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太祖皇帝还禁止蒙古、色目人在本民族内部自相嫁娶,《大明

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汉人为婚姻,务要两 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汉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卓老学识渊博,相信这些比朕还清楚吧,而你们苗人内部更是有苗汉不通婚的习俗,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即使苗人坐了江山,几百年后还是会别的民族取代,或许是汉族又或许的别的民族,就这么周而复始,卓老认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想要看到的吗?”

朱影龙说完之后,就这么对视着卓巴,其实这些考虑也并不成熟,只不过他想到的就先说了出来,对于卓巴,也只能算是点拨一下,真正理解只能靠他自己,其实有汉以来,不管谁做皇帝,对少数民族都采取地是怀柔羁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和睦共处,实际上一方歧视。另一方先是自我保护,等发觉生存不下去,就会反抗,这个结果就是每隔几百年中原大地就需要乱一次,然后来一次巨大的权力洗牌,当然这种周而复始的轮回也大大的增强了民族的融合还有对外来势力的抗击的韧性,也造就了灿烂的军事文明,就连后世的史学家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好还是坏,至少朱影龙认为他的好处应该到了尽头,而坏处逐渐凸显了,应该结束这周而复始地轮回了。

朱影龙的话虽然不算是指路的明灯,但倒是让卓巴看到一条根本看不清的道路,他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能不能走,还有,朱影龙地话中似乎还有一丝对自己祖宗的否定,有点让卓巴摸不着头脑了。似乎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自己看的更高更远,这样荒谬但好像又是事实的情形居然出现在一个不到二十岁地年轻人身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不知不觉卓巴发现自己居然被人左右自己的思考了,这令他感到一个后怕,同时有多了一丝期待,他知道身为一国之君没那么多时间跟一个阶下之囚闲扯,决定自己命运就在此刻。

其实朱影龙是仗着后世的一点认识加上自己地思考,已经三百年拼凑出来地一点精华,才能出现这样地效果。

“朱公子既然知道这些,为何还要令苗、汉自相残杀呢?”卓巴问了一个很‘昏’的问题。

“卓老,朝廷大军进军湖广平叛,朕还特地下旨,让左良玉绕道湘西,这其实是你们先挑起来地,吴黑苗此人野心极大,性格乖张,实非明主,苗人跟这他造反,只有死路一条。”朱影龙哈哈一笑道。

卓巴老脸微微一红,战争是他们一方先挑起来的,他那个时候还是投的赞成一票的。

“朱公子准备如何处置我们湘西苗疆内的苗人?”卓巴问道。

“难道黄宗羲没有对卓老提起过吗?”朱影龙很是诧异,他以为洪承畴、黄宗羲他们应该会跟卓巴提起过那个民族政策的。

“卓巴是钦命要犯,寻常人连见一面都不可能,朱公子说的那个应该是那个年轻的苗务大臣吧,我只见过他一面,后来就没有再见过 他。”对于黄宗羲,卓巴的记忆到还瞒深刻的,他似乎能从黄宗羲的身上看到有朱影龙的影子存在。

“原来是这样,朕明白了。”朱影龙恍然大悟道,“黄宗羲临去湘西前,朕给了他三道民族政策,当时时间仓促没有细定,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大明的百姓。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包括教育、科举等等。第三,各民族都必须履行朝廷规定相应的赋税和兵役。”

“朱公子说的可都是真的?”卓巴知道吴黑苗必败无疑,但这样以来苗疆的百姓又将不知道要受多少苦,他的内心也是相当关心的。

“自古道,君无戏言,卓老难道不相信朕吗?”朱影龙知道卓巴心中的那道防线有些松动了,虽然他们刚才谈论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但这三道民族政策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正要落实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再现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并非空中楼阁。

“朱公子若能真心实意的推行这三道政策,卓巴愿意给你三叩首,并且永远不再回苗疆。”卓巴说的很是决然道。

“叩首就不必了,永远不会苗疆,岂不是让你落叶不能归根,朕岂不是很残忍,这样的事情朕做出来,不过朕身边倒是缺少一个国策顾 问,不知道卓老有没有兴趣屈就?”朱影龙抛出橄榄枝道。

“国策顾问?”卓巴显然没能明白这个新名词的意思,而朱影龙表现出来的气度远不是吴黑苗能比拟的,可惜怎么没有让他早一点遇到对方。其实卓巴已经悄悄的在心里认同朱影龙了。

组建智囊团的想法,朱影龙早就有了,一个人的智力总有限,孙承宗他们又有职务在身,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帮他出主意,而最近他又感觉到自己脑力不够用,如果有那么一群智慧超群的国策顾问随时可以询问,岂不省去了许多烦恼,还能帮忙找出自己不足之处,卓巴就是他招揽国策顾问的第一人。

“就是朕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卓老你这样的智者询问怎么解 决。”朱影龙通俗的解释了一下。

“不就是军师吗?”

“是军师,但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朱影龙点头道,“而且无官无品,不过每个月朕会从体己银子中给你发生活津贴,多少视能力而定,如何?”

卓巴思考了半晌,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他是冲着那三条民族政策才点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