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争权逐利 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关中一战得胜,论功请赏必不可少。在韩健回到洛阳后,论功请赏犒赏三军是当务之急,若是犒赏将士不及时,会引起军中将士哗变,关中之战也打了几场硬仗,许多将士都是豁上命在争军功,现在战事结束非但不能马上衣锦还乡,还要马上往北方镇守边关,本身就已有所怨言。

韩健与杨瑞商议,如今内库空虚,想以帑币来完成犒赏三军显然不可能,只好再从地方上征集一些,加上东王府库存的一些钱帛大约也够用。但在军粮上,仍旧需要节省,好在关中粮仓已经尽归朝廷所统派,暂时军中粮食危机也没之前那么大。再加上鲜卑人内部的权力争斗,一时间北关稳定,并不太用过分担忧。

军中将士的犒赏,朝廷将会专门派出官员来负责。按照杨瑞的意思,东王府与朝廷各自派出负责官员,分别要派往关中和北关一线,完成对三军将士的犒赏。之前军中已经派发下去的一些赏赐也不会收回,只是在西都内乱时,曾有乱军趁机抢夺了西王府的库藏,而今这些金银宝物都为苏廷夏所部的一些将士所窃占,这些宝物全数都要夺回来。

这在韩健看来,有些困难。不过为了平息军中一些人对此的不满,此事也必须要做,即便最后无法收回,也要把架势摆出去。东王军一向也算是军纪严明,但毕竟有苏廷夏所部抢劫掠夺的惯例,现在西王府已平,结果钱帛被苏廷夏的兵马抢了去,其他各军自然有所不满。

韩健把意思写信传达给正在关中的韩崔氏和韩昭氏,现在苏廷夏的人马基本都为韩崔氏所部所收编,要征讨这批的钱粮也必须通过韩崔氏下令而行。但若是因此而引起关中内乱。也要有所防备,此时苏廷夏所部虽然经过瓦解,但在关中部分仍旧有两三万人马。这些人马被分隔在关中各处,也是对关中稳定的隐患。按照韩健的意思。在犒赏之时会对苏廷夏所部一视同仁,但若是在讨回所掠夺财帛之时有争执,一切将按照乱军逆党来论,不能姑息。

韩健的信发出,在短时间内关中一切平静还没有消息传回。而洛阳城里的犒赏也在持续进行中。

韩健带出的几万兵马,加上收编苏廷夏的两万人人马,此时大多数都在北方,统一交由林詹来负责调遣。还有部分被韩健带回到洛阳完成对洛阳的驻防。这些人虽然在潼关一战中只是当了幌子,没真正去拼命,但却也在前线上因为缺粮而吃了不少的苦,长途跋涉从潼关再到黄河以北北川城,再折返回来,中途实在太过折腾,论功又是随东王亲征,在论功中也不能亏待。

钱粮下发下去,整个洛阳似乎都有了活力,此时真正摆在韩健面前的。就只剩下南王府这一块硬骨头。若是南王府可平,北方将彻底稳定下来。

此时南齐新国主萧旃已经登基为帝,但尚且并未改年号。朱同敬的人马还未平,不过其人马窝在江西一代已不成气候。整个南齐已经形成以惠王萧翎为主导的新的政权体系,内部趋于平稳,与北方的形势基本一样,都是女皇治下藩王主持朝政。但魏朝与南齐又有不同之处,身为女皇的杨瑞已经下嫁东王府,并且马上便要诞下子嗣。同时杨曦太子的位置大致还算稳固,杨瑞和韩健暂时都没有要废其太子的打算。南齐萧旃刚登位为皇帝,还谈不上嗣位人的问题。

九月中。杨瑞已经接近临盆,一心在皇宫仍费ァ6≡蜃攀植贾枚栽ブ莸囊徽健

这一战事关江北的安定。但在短时间内并无开战的意思,首先是豫州的统治者南王杨洛川被韩健捉回。正被软禁中,镇南侯黄仕琅属于保守派,并没有出兵洛阳的准备。双方在僵持中,都有通过政治方式解决的意向,毕竟北方难得安定下来,谁都不想将这平静所打破。一旦开战,又免不了动荡和生灵涂炭。

韩健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终于不用在为军事上的事太过劳心,每天也能做到晚出早归。令他欣慰的是,林小夙在回到洛阳之后便有孕在身,也要暂时放下繁重的公事,成为东王府里重点保护的对象。

林家在东王府体系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林小夙身为东王妃,再加上身怀有孕,隐隐有成为东王正妃的意思。韩健毕竟不是帝王,他的后院体系也不过是正妃和偏妃,虽然韩健一视同仁并不分彼此,但外人看来,谁是正妃谁是偏妃的问题是很紧要的。林詹在近几年东王府平定北方的战事中居功至伟,加封信国公,已经是朝廷武将爵位最高的。就连林小夙的小外甥林小云,如今也是军中副将,在关中一战中也立下战功,但在林詹上书朝廷请功之人的名单中却并未有林小云的名字,显然他不想让小外甥过早立于高位,种下任人唯亲的名声。

到此时,一旦林詹从北方归来,则必然会成为洛阳军政体系中举足轻重之人,外面也有流言在说关于林詹是否忠诚的问题,甚至将他曾为南朝人的事搬出来说。韩健让人调查了一下,谣言的源头基本是一些西王府的余党,还有朝廷中人在跟着风言,这些人的目的是为制造东王府内部的不稳定。

九月十四,杨瑞临盆。

韩健整日都在皇宫中等候消息,好在杨瑞虽然已是大龄产妇,但并未出现难产,只是在诞生下婴孩之后,得到的消息却令韩健心中一沉。杨瑞所诞下的并非是儿子而是女儿,也将意味着东王府的长子仍旧是为韩曦。

杨瑞顺利生产,韩健亲自到皇宫里特地为杨瑞所准备的产房见她。此时的杨瑞一脸煞白之色,也许是知道自己所生下的是女儿,她的气息也有些不顺畅,见到韩健闭上眼,还是有两滴泪从眼角滑出。

韩健摆手屏退女官和侍奉的宫女。本想说几句话安慰一番,也知道是徒劳。虽然杨瑞自己便是女儿身,但她很清楚身为女子将来要继承帝位的艰辛。本来以她的子嗣来继承帝位便失去了杨氏皇族的正统血脉,若是再以一个女儿继承帝位的话。那将来或许还会出现一个擅权的“皇夫”,令朝廷动荡。

“也无须非要让小公主继承帝位。太子如今正在成熟之中,何况将来我们还有机会,这是你头一胎,日后还会有。”韩健出言道。

杨瑞无奈一叹道:“若是让曦儿来继承帝位,就算夫君甘心,妾身也不甘。”

不知何时起,杨瑞也开始自私起来。也许是有之前她跟韩健之间的分分合合。她更明白以杨曦的身份和地位,将来继承皇位的话必然会引起东王府和皇室的矛盾,最佳的解决方案莫过于让她跟韩健的子嗣成为皇室的继承人。现在眼看便要泡汤。

“或许……”杨瑞顿了顿,说道,“可以将夫君的长子接到宫里来,当初……妾身也是这么对苁儿妹妹说的。”

韩健很明白杨瑞的顾虑,若是杨瑞头一胎诞下男婴还好,毕竟他的长子韩曦才一岁,这样就算杨瑞的孩子将来为太子,与东王府世子也不会形成太大的争锋。但现在就算她马上能再怀孕。也要等十月怀胎才能诞下子嗣,而东王府世子会因为这两岁的年长,而得到更多东王府体系将官的支持。对将来皇室的稳定不利。

杨瑞折中的办法就是接韩曦进宫作为太子培养,毕竟那是杨苁儿的儿子,本身也是杨氏血脉,但问题是并非她亲生,心中怎么也会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