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血色清晨(2 / 2)

舰桥指挥室顶部的单列前主炮火控仪器立即开始工作。中国的八艘主力舰,无一配备鱼雷发射装置。在海战中,鱼雷这种武器更需要载体的机动灵活,而战列舰这样的庞然大物,要追求机动灵活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些鱼雷发射管和鱼雷装载的质量,被用于水线下防御鱼雷、水雷攻击的加强装甲带。理念,海军战术和海军兵器的设计理念,中国海军,无疑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打靶!远程打靶!

一条条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和雷击舰被至少是12英寸的炮弹击中!对这些小型舰只来说,一发12英寸的榴弹就是噩梦!往往一发炮弹的引发,就带来整艘鱼雷艇的烟消云散……

三国联合舰队巡洋舰以上的主力舰只在向长江口猛冲,而那些在严令下显得舍生忘死的雷击舰艇则在反方向上攻击中国主力舰队。瓦斯鱼雷带着白色的泡沫划出直直的轨迹向中国舰队扑来,40节的航速使得这些鱼雷在海上成了速度之王!但是,由于雷击舰艇无法接近到中国舰队8海里以内的地方,使得这些过早暴露的鱼雷能被中国战舰轻松地躲避开来。三国联合舰队的雷击支队,用大无畏的决死精神实施的攻击,成为没有任何效力的徒劳,枉自付出了32条船的代价。白天远距离的鱼雷攻击,通常情况下只是阻滞敌方舰队行动速度的无奈手段。

段玉成中校在望远镜看到了地平线上的黑点,手心里不由得浸出了冷汗。那是黑压压的一片敌舰!看看左右,匆匆用混凝土预制板构成的炮兵阵地上,用黄沙土搭成了隐蔽的发射工事,一门门火炮就在工事里待命!但愿,这样的工事能够蒙骗敌人的眼睛,等到他们进入射程甚至到眼前以后,咱重炮团就可以给这些小日本厉害瞧瞧了!

“命令!各连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炮,所有人员不准露头!记住!这是沙滩,是沙滩!”段玉成中校回头对参谋下达着命令,随即,野战电话系统就把他的话传达到12个炮兵连。

张家港的简易机场,一架已经断油了的飞机在天空中摇摇晃晃地飞行着,在找到地标后用更勉强的姿态降落在跑道上。杨致和上尉掀开座舱盖跳了下来。在断油3分钟后,他把飞机成功地开了回来!奇迹!这一个早晨里两个小时中,本身就充满了奇迹!少了200加仑的燃油,chy02号飞机依然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坚持到战友的到来才返航。更重要的是:用空中“武器”攻击活动海面目标的创举,在1906年1月19日早晨5点20分左右完成了!

地勤人员并不知道chy02号和杨致和上尉的创举,他们关心的是后座的电报员!昨天,两名电报员在还没有离开机舱的时候就断了气,那是被活活冻死的!这些从美国回来的华侨子弟,义无返顾地成为第一批航校、电讯学校的学员,又成为中国航空部队的第一批飞行员、电报员!在四川成立航校1年的时间里,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国人,就算是最有想像力和勇气的青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双腿放离地面。失去大地母亲的支持,是任何一个人都惊惧的境况!而这些旧金山华人学校的速成毕业生,在接受由司徒燕主持撰写、龙剑铭亲自修改的物理学教育后,成为仅有的、珍贵的中国空军的早期成员。谁都知道,在海战中,航空部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海军舰队在海战中时时抢得了先机,占尽日本鬼子的便宜!谁都知道,昨天的材料上报总参谋部后,已经引起了总司令夫人---司徒燕的强烈关注!牺牲的、受伤的电报员们,无一不是这位校长的学生!

东海上,中国战舰的100mm和75mm速射炮解决了最后的雷击舰艇,本身也遭受到鱼雷的攻击,不过,在完善的防护条件下,仅有得几条鱼雷也对舰队制造不出什么麻烦。

22节的高速航行,使得主力舰队渐渐追上了三国联合舰队,而此时,黑线一般的地平线已经出现在了西方!

三国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大将的指挥下自然分成了两股,英法舰队向崇明岛北边的水道进发,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剩余舰船主攻崇明岛南部水道。

“放!急速射!给我打!”段玉成中校对着电话筒狠狠地命令着,隐蔽在黄沙下面的大炮随即发出了怒吼,一发155mm、105mm的炮弹夹杂着少量的八英寸炮弹飞向日本联合舰队。

几乎在日本舰队遭受突然打击的同时,崇明岛陈家村以东滩头腾起的黄色沙尘也引起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注意。那些沙尘,是炮弹出膛时巨大的反作用力掀起的。日本舰队立即调整炮火,向中国岸炮阵地发起轰击。

炮弹各自遵循着自己的弹道在空气中交错飞行,凌厉的尖啸和剧烈的、接二连三的爆炸成了长江口上奏响的战争交响曲主旋律。

混凝土预制板在巨大的海军炮弹的轰击下显然承受不住重压,覆盖在上面的沙土很快就被爆炸的动能吹散。段玉成的指挥部被一发206mm的炮弹命中,弹片高速地飞来,切断了中校的左腿,只剩下一点皮肉与身体联系着。而指挥部里的其他人,也被倒塌下来的预制板埋了起来,生死未卜。

很快,有人冲了进来,在弥漫的黄尘中扒拉着里面的人。这些警卫官兵们清楚,团长就在里面!

所以,在战士们焦急地嘶吼着“团长、团长!”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血红血红的,他们的双手和手上的一切工具在疯狂地刨着沙土。

指挥所前面七公里半的环形阵地上,交错分布着12个连的重炮部队。一发发的炮弹用人力送进炮膛,在一阵轰鸣后成为弹壳退了出来,也就是这样,耳朵里塞着棉花的炮兵们也禁受不住重炮的轰鸣,那是对周围空气的撕扯,对人体一切与空气接触的器官的撕扯!炮膛在连续发射后变得滚烫,炮门的开合需要用人手的操纵,而此时的炮门,在接触到血肉时,立即把温度转移过去,引起了一阵焦臭的青烟和“滋滋”的烤炙声。

陆军,在无永久性炮台提供遮蔽的条件,与海军实施炮火对决往往是吃亏的一方!此时,中国海军的岸炮团,只能用勇气和血肉来铸写1月19日的血色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