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跨国公司(1 / 2)

 在摩洛哥逗留了一段时间的兰斯多恩侯爵刚一下船就被一辆“金龙”牌高级轿车接到了白厅。首相、国务大臣、商务大臣、财政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还有尊贵的国王陛下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中国人的商品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从几先令的塑料制品到上万英镑的大型机械一件也不剩的卖了个精光。这让英国的统治者们在惊讶的同时也产生了担忧: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会出现另外一种不平衡,从巨大的顺差变成逆差。只要,中国人的商品通过海洋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以及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自治领,大量的英国黄金和生产资料就会被中国人夺走!

国王需要知道兰斯多恩侯爵与中国皇帝会晤时的详细情况,所以急召这位在摩洛哥解决了法德争端的外交大臣回来商议对策。不,不是商议对策,是解决一个另人头疼的问题。

有着美国国民身份的中国人……成欣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伦敦注册一个英国民兴公司。

中国人,要把公司开到英国来!不是一般的小公司,是能够用商品覆盖英伦三岛的庞大的,有大中华帝国背景的公司。跨国设立经济组织,这还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所以,连国王陛下都不得不亲自屈尊到白厅来,听取政府官员们的汇报,拿出一个妥善的应对办法。

毕竟,在《中英新约》和口头上达成的密约中,对中英之间平等贸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中国投资,那中国人也可以在英国投资;英国政府支持英国人在中国的商业行为,中国政府也可以。当然,爱德华国王知道,那个叫成欣的中国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对英国消除可能产生的中英贸易逆差有帮助。

“陛下,各位大臣阁下。我认为,应该在有一定规定为前提的条件下,答应中国人的请求。我们可以规定中国公司必须招募英国员工,并且达到一定的比例;也可以规定中国公司对英国员工的最低薪资;还可以规定中国公司所经营的某些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在英国本土生产。诸如此类地规定是不违反《中英新约》规定的。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政府对在华英国投资也作如下对等的规定,甚至在香港作出如下对等的规定。”兰斯多恩侯爵也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不过他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也就是在国际间进行利益交换的经验,他对利益交换的原则是谙熟于心的。“我们需要财政部和商务部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还要考虑目前帝国陆军和海军对中事装备的订单需求,整理出一个完整的、详实的中英贸易关系备忘录以供参考。准备的数据,是决策的基砝,我的陛下。”

爱德华点了点头,表示接受了谦恭的侯爵的意见。

很显然,中国人在签署《中英新约》之前就有了计划,此时提出的跨国公司的要求,在条约的法理上完全可行。只是对这个新事物,国王以及众大臣心里都没有多少底气。本来,国王是不应该来插手这种事情的。但是,对英国长远利益的担忧,是国王来到白厅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跨国公司其实对英国还是有好处的,它会带来我们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可以增加帝国政府的税收,解决一部分人口的就业。这些,都是有利的一面。”商务部长马第斯勋爵站了起来,在向国王鞠躬后说道:“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控制这个公司所赚取的利润,不变成生产资料和货币返回中国。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这样的公司越多,对帝国就越有利!”

“不可能!重要的是,噢,对不起勋爵阁下。重要的是,您必须考虑我国的在华投资,您必须考虑中国随时可以睁开半闭着的眼睛,让土耳其人掐断黑海海峡,您也必须看到,中国赢得中俄战争的胜利只是早晚的事情!在失去强大的俄国以后,我们要在德国人身后安插一把刀子,就只有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扶持战败后的俄国,这个有先决的备件,就是英国要插手中俄的谈判,取得最有利的条件。但是这样,很有可能触怒中国的龙,使他转而向德国人签订条约,也使得我们前期对中国的外交努力化为乌有!第二,是拉拢中国,让中国取代俄国的地位。不过,这势必牺牲俄国。诸位可以想像一下,当中国控制了俄国以后,世界上第一大国还是英国吗?因此,显然不可能采取这样的办法。第三,是彻底调整我们的欧洲策略,在中土联盟的基础上扶持土耳其,强化土奥矛盾。”

商务大臣一厢情愿的话触怒了外交大臣,兰斯多恩马上罗列了很多的不利因素来反驳商务大臣。如果,中国人提出的建议仅仅是经济流通领域方面的问题,那又何必劳动国王陛下到白厅呢?中国人背后,有那个年轻的皇帝!白痴的商务大臣,似乎竟然不知道美联集团和中国现皇室之间的关系,竟然不知道那个叫成欣的中国人和龙剑铭之间的关系!

从英国的最大利益上来看,和中国开展平等的交往、影响中国加入英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让远东问题尽快地在中俄之间解决,即使付出一点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商人,中国商人背后的中国政府,完全有可能在英国拒绝在英国设立跨国公司的要求后,与德国人达成协议。那么,其中不能不提防有这种可能:中国的战舰技术很快就合法的跨国公司掩护流入德国,直接威胁英国在海洋上的霸权!

很有可能,很有可能这样。兰斯多恩侯爵的胡子也激动地翘了起来,向着被自己抢白了的商务大臣发起了新的进攻:“勋爵阁下,中国不是满清中国。他尽管还很弱小,只是依靠着美联集团的帮助才建设了一支空前强大的军队。不过,这种情况不会长期存在,英美之间的外交努力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对曾经孱弱而根基不稳的中国来说,他是可以用一切可以交换的事物来换取经济发展空间,来达到增强国力的目标!难道,您想让这个中国与德国人进行这样的交易吗?外交部以及驻华大使朱尔典先生为建立中英关系正常化,为军方得到中国的军事装备技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难道,您想让这种努力白费吗?不要……”

“侯爵殿下,兰斯多恩侯爵。”爱德华看到可怜的商务大臣被伶牙俐齿的外交大臣连珠炮的问话搞得尴尬不堪,忙出声打断了侯爵。“勋爵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建议内阁在充分考虑中英关系的前提下,在详细的资料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英国白厅的争论暂时结束了,这种争论,其实代表着在英国政界中存在的对中国的两种看法:一种是中国威胁论调。它强调了中国在目前的军事斗争中取得的胜利,继而在夸大和强化这种胜利的基础上,用中英之间存在的符合法理或者在法理规定之外地种种矛盾来说事,力图影响政府采用限制中国、孤立中国的政策。还有一种是盟友论,它主张利用中国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在远东问题和经济领域上做出一些让步,谋取中英两国在对德问题和在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问题上的合作本来,这个对象应该是美国的,可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是罗斯福总统这样的强人也无法左右的。因此在1905年前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是美洲策略,是太平洋策略,而不是世界策略。英国很难在建立世界秩序,重新瓜分全球殖民地的问题上与美国达成一致,甚至无法把美国人从美洲大陆上拉到全球舞台上……这样,英国人的目光就投在了在远东冉冉升起的大中华帝国身上。

很明显的是,不管是威胁论还是盟友论,英国人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霸主地位,也绝对不会让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实力的机会。当然,现在的英国人还不象中国皇帝龙剑铭一样,能够预测到一种极端情况……一那就是一场让英国不得不全力应付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