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节 甩你娘的一耳光,分裂者(2 / 2)

“说正题。要不待会你自己去后面跟你三位妈妈说?”

秦关猛地红了脸,在他心里更愿意以军人和上下级的关系为出发点来和父亲谈话。说到家事。小家庭的事情。还真有点抹不开。

“很好,允子完全适应了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她的汉语也相当流利了。平时,我让她去大生——通海跟张井香女士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进步很大。”

“慢,慢,慢,这么说你们很少在一起喽?”龙剑铭刚一听还满意,这一略微想一想,咳!不是那么回事!难怪快四年时间了还没有个动静!算了,只有交给后面那几位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中校,不是你地总司令不照顾你哟。

心里打着主意,语气里面或多或少地要暴露出一点点来,秦关顿时紧张了,这个时候的感觉怎么象坐在被告席上似地?

……

1914年8月4日,德军前锋部队逼近了默茨河(德比边境)东岸的维塞。他们发现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比利时军队炸毁,而大量的比军已经集结到了西岸。随即,德国向比利时正式宣战,而英国也在得到消息后向德国宣战。

1914年8月5日,大中华帝国政府外交大臣唐绍仪侯爵召集驻华外交使团发布了声明。要求交战各国保持冷静,积极恢复政治谈判来解决冲突。同时,大中华帝国将非常愿意以绝对中立国的身份协助战争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以友好国家的身份和红十字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向交战国派遣军事、外交、经济特别代表或观察员……

中国政府积极的姿态表现的太迟了,实在是太迟了。外交大臣的话虽然没有遭遇被嗤之以鼻的境况,但是对国际局势实在起不了一点的作用。不过,各国对中国的表态是非常感兴趣的,至少他们都在想什么时候把中国拉进自己的阵营里。当然,他们对外交大臣提出的建议回复的热情度绝对不同。

德国,从军队总参谋长开始,就认为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因此德国不希望中国突然插一杠子进来,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最终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在速决的计划和实际行动中,他们对友好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经济代表不太感兴趣。

法国则不同。从8月1日开始,法国政府就觉察到了战争始终会降临头上,不论法国对德国人的回应如何。鉴于对德国人的仇恨和1870年的战争记忆,他们需要在总体防御的基础上拖延战争,需要把德国人拖进消耗战。消耗战是双边的,因此法国人很愿意接受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和外交、经济代表。

英国政府在这一天,下命令编组了远征军开赴法国。他们也意识到,在协约国既定的,唯一的选择的战略下,消耗在所难免。当然,英国人更多的是认为,战争打了不了多长时间,陷入两线作战的德军很快就会失败。不过,英国人对中国的经济代表非常欢迎,毕竟英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因此,他们也表示了对中事观察员和政治、经济代表的欢迎。

俄国,则一声不吭地做了个拥抱的手势。来吧,盼着你们来呢!

不同战略思想决定了各国对中国政府的声明的不同态度。在战争期间,各方的影响力显然已经放大了顶点,对德国这个实质上的军国主义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同盟国基本上都婉言谢绝了中国派驻代表的好意。而遭遇经济危机和执行防御战略的协约国则全部表示欢迎。

1914年8月6日,陪同大中华帝国果毅亲王夫妇赴欧洲旅游考察的外交部一等参赞杨蕴春,被任命为帝国驻协约国家全权代表。而此时,他们乘座的商船“快运021”已经驶过了马六甲海峡。同时被任命的还有亲王殿下本人,他被任命为帝国海军军事观察员。

事实上,中国的中立和友好态度受到了各国的赞赏。谁都害怕在双方打成一片无法分身的时候,东方那支军队突然在某个地方闹出一点动静来。当然,他们在不久后就急切地期待着那支军队能够出现在己方的阵营里……不过有一个事实证明了德国人在外交上的能力是比英国人略微差了一点。英国人即将掌握中国皇子!

管他们怎么想,龙剑铭都得意地微笑着移动每一个棋子。海军军事观察员为什么要是秦关而不是其他级别也许更高的将领?他要给英国人吃定心丸,要让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故后,面对中立的中国产生一丝幻想,觉得中国最终会站关键时刻站在自己后面,从而安心地去打德国人。这就是送秦关去伦敦的最深层次的意思。

战争,已经爆发,而大中华帝国绝对国防圈的战略计划也加速执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