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残阳似血(1 / 2)

 潜望镜里,“伊丽莎白王后”号的舰船处腾起一股水柱。

塔克斯上尉懊丧地用拳头锤了一下潜望镜目镜处的护壳,随即他就转动潜望镜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一艘驱逐舰已经脱离编队快速朝u17而来,显然,英国人已经判断出鱼雷的来向。当周视潜望镜再次定位在“伊丽莎白王后”号上时,上尉发现敌方战舰的舰舶有了向水下倾斜的趋势。再一观测战舰的速度,机会还在!

现在,他必须要快速地算计出驱逐舰的速度和到来的时间,从中得出u17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状态再次向速度降低的战舰发射鱼雷。

“右舵2,全机全速。艇首鱼雷舱准备,加压。”上尉清楚地知道自身的状况,u17潜行时间已经快三小时了,这次攻击再不奏效,那就彻底丧失了击沉英国新式战列舰的机会。而且,在发射鱼雷后,潜艇必须通过机动脱离英国舰队的搜索范围,浮上水面开动柴油机给蓄电池组充电。顺便也把舱内已经很浑浊的空气换一换。

塔克斯在眼前猎物的诱惑下决定冒险了。

潜艇很快转向调整了姿态。在上尉一声“放”的命令下,四条鱼雷再次射出。而现在,英国战列舰的机动闪避能力已经降低极其危险的地步。

四条鱼雷前后相隔不过20码的极力,呈不易察觉的放射状向“伊丽莎白王后”号战列舰冲去。四条泛着白沫的鱼雷航迹很快地就战列舰上的观察警戒人员发现,恐怖的警报声在尖利地持续鸣响。

战列舰舰舶被前一波的鱼雷命中,水线下受损严重,从而使战舰地机动能力降低。尽管,战舰有经验的指挥官和海军官兵能够让“伊丽莎白王后”号闪避过前一波攻击的三条鱼雷,可现在。没有任何的办法再完全地闪避开新的攻击者。

“伊丽莎白王后”号上1500名英国皇家海军官兵几乎是眼睁睁地看到两条鱼雷分别钻向战舰舯部和尾部。

两声巨大的爆炸和随之产生的剧烈震动,伴随着舰体向左边的倾斜和跳动。海水忠实地爆炸的冲击波传递到8海里外的u17上,此时,潜艇正在水下转舵、下潜,企图脱离尾随而来的英国驱逐舰。冯·塔克斯上尉甚至收了周视潜望镜。只能通过艇体的震动来判断出英国战列舰中了两条鱼雷。

潜艇并不担心英国舰队用什么武器来打击自己,但是却怕当自己必须上浮换气充电时。周围恰好有敌舰的存在!到时候,脆弱无装甲地潜艇无法依靠一门75mm小炮与驱逐舰120mm炮抗衡。对目前的u17来说,上浮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否则潜艇就会变成失去动力的活棺材。塔克斯很清楚自身地处境。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莽撞了,当然也不会为此后悔。因为以一条潜艇换取一艘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绝对划算!只不过,这个战绩带来的荣誉很可能会降临到全艇官兵的家属头上而已。

又是一声巨大的爆炸从“伊丽莎白王后”号的方向上传来。潜艇里。人们在浑浊的空气中根本提不起兴致来欢呼庆祝。他们从艇长地一系列转向、下潜的命令中知道危险地存在,猜估出自己地头上最少了几艘驱逐舰在搜寻。很显然。丧失了战列舰后,英国海军会用大量的驱逐舰来警戒周围海域。而潜艇水下8节地航速逃不开快速驱逐舰布下的罗网!

海面上,“伊丽莎白王后”号战列舰在英国海军其他军舰的注视下缓缓倾覆、下沉。战舰上不时传来爆炸声,水上密密麻麻都是落水的战舰舰员,很快,这些丢失了战舰的人们就被其他军舰打捞上船。两小时后……,伊丽莎白王后”号战列舰在海面上制造了一阵巨大的漩涡后。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

而几乎在同时。u17也成了一具活棺材。静静地在水下120英尺的地方。随着深海流到处飘荡。艇上78名官兵全部窒息而死。

“铁公爵”号上。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总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接到了“伊丽莎白王后”号沉没的消息。也接到了多艘地中海舰队舰只受潜艇攻击的报告和击毁德军潜艇的捷报。不过,这些报告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地中海舰队出直布罗陀海峡是很不安全的,至少需要两天到三天的时间。用50艘以上的驱逐舰搜索控制海峡口以后。才能让其他战列舰驶进大西洋!这就是说:上将不能去指望地中海舰队仅存的13主力舰的增援了。

实际上,“伊丽莎白王后”号被击沉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士气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最新式、最强大的战列舰啊!

1915年4月25日16点44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将军战列巡洋舰中队的前哨轻巡洋舰“布里斯托弗”号发出了“敌人在望”的旗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希佩尔分舰队的前导轻巡洋舰也给旗舰“吕措夫”号发出相同的信号。英国拥有的水上飞机没有在两支前锋舰队的方向上发挥作用,“坎帕尼亚”号在一艘轻巡洋舰和两艘快速驱逐舰的护航下从金斯岛基地出发,航向东南偏东。目的是用水上飞机去发现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

到现在,其实双方司令官采取的战略几乎是一样的。英国海军想用贝蒂中队阻止德国海军前锋舰队,并在交战后吸引对方往大舰队主力所在的西北偏北方向上靠。而德国海军的战略是用前锋舰队吸聚贝蒂中队,待主力到达后一举歼灭之,然后转向迎战路途遥远的、兼程驰援的英国主力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