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美国参战(1 / 2)

 协约国在南部和东部战线上的失利导致了在西线上的新攻势。海战没有打出结果,那协约国在意大利倒向同盟国后,有必要在陆地战场上做出点成绩来振奋军心民气。

1915年9月25日,英法军队在香巴尼、洛一线发动了百万人规模的新攻势。但是这个攻势在取得微末的进展后立即被德国人反击回来。在战斗中,德军广泛采用了鲁登道夫将军在列日之战中运用的渗透突击战术,以强有力的小分队突击和强大预备队扩大战果的打法更适合于堑壕战背景下的攻击行动。对此毫无准备的英法军队纷纷撤退,攻势发起后4天,英法军队又回到了出发阵地上苦苦支撑。

到了月底。德军也在连续的作战中感到疲惫不堪,战线又恢复了宁静。双方统帅部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都在调整前线的兵力部署,囤积大量的作战物资。发力是短暂的,蓄力也许才是战争的常态。

不过在1915年10月以前的战争中,同盟显然占了上风。在东线,德军击退了武装不足,补给困难的俄军,占领了几乎整个俄属波兰;巴尔干战争的快速结束,使得同盟军在德国优秀陆军将领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上将的领导下,正在组织对俄国西南战线的进攻。在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已经有效地组织起来,一场争夺地中海制海权的海战即将在意大利海军和英法联合舰队间展开,一旦协约国在海战中失利,那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就会落到同盟国手里,英国对远东殖民地的控制就将削弱,相应的要得到那里的物资补给就困难得多了。中东的波斯湾战场,英军的进展也格外缓慢。而约翰松爵士将军更向基钦纳勋爵提出了警告:“土军准备反击了!而印度师没有足够地力量!”

协约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其核心的英国,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正在逼近。英国政府新首相劳合一乔治清楚地看到:法国的人力正在快速消耗到警戒线水平,再有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法军将因没有男人去补充成为建制不全的残军。俄国在战略上被包围了,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德国形成了完美的环形包围圈,断绝了俄国通过波罗地海、黑海得到英法物资的希望。如今的俄国只能通过效率不高运力低下地远东铁路从中国得到连防御都显得不够的物资。因此,俄国人必然在近期内缩短战线,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地区沦陷在同盟脚下。而英国,在战争进行了一年后。青年人不再积极地参军了。疲态不合适宜地出现,各殖民地也有了不稳定的迹象。这时些,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的失利造成的。当然,不能去责怪将军们,有丘吉尔的辞职就足够了。

首相在这样的战略危机下,把希望地目光投向了中国和美国。

中国对协约国的要求仍然用“绝对中立”和从同盟国撤走代表团来回答。美国则要积极很多,也因此成为协约国积极拉拢的目标。但是,美国政府现在还缺少一种参战前的国民情绪。宣战。可以不用什么理由,但是要让美国国民同意自己地政府宣战,那就需要足够强有力的理由,哦。不。也许是能够调动人们情绪的东西。

就在协约国和美国政府苦苦寻求这个东西的时候,在政治和外交上显得比较愚蠢的德国人主动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

1915年8月,德国人指控英国护士伊迪丝·卡维尔帮助恢复健康的协约国士兵从被占领的比利时逃到中立地荷兰,然后返回英国。而作为受国际红十字会业务指导的伊迪丝·卡维尔小姐同样也照顾过不少于百计地德国伤员。当然。德国人在指控中并没有提到这些,对红十字会参与审判地要求也置之不理。甚至。被伊迪丝·卡维尔照顾过的德国伤员要求为这位“人道主义天使”作证也被断然拒绝!伊迪丝·卡维尔于10月11日被判有罪,随后处以死刑。

继1915年5月7日地“卢西塔尼亚”事件后。国际舆论再次被拙劣的德国人激怒了。

伊迪丝·卡维尔死后。对英国的贡献远比生前大得多。成千上万激愤的男人志愿入伍。这些人足够编制成一个标准的英国师。国民已经低落了的战争情绪在政府的有意宣传下再次高涨。而大西洋的另一边。伊迪丝·卡维尔的事迹和遭遇被编印成小册子广泛发放,报纸上成天都有她的故事出现。

最具有影响力的反应来自国际红十字会的执行理事——大中华帝国皇妃珍妮·伯莱顿·龙在北京对帝国红十字会成员以及全国人民的讲话。

“国际道义和国际责任”由此扎根在中国人民的脑子里,民族崛起和世界地位的关系也深深地刺激了为国家强大起来而骄傲的中国人。当然。珍妮的讲话更多是代表红十字会呼吁中国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抵制德国残酷的违背国际公义的行为。不过,这番讲话却具有实在的政治意义。首先。皇家的姿态表现出来了,在皇后痛斥德国人之后,珍妮的讲话起到了强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对国防军的影响尤其强烈。

真正上过战场的军人对护士、医生的感情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而大中华帝国国防军的高、中、低级军官以及骨干士官几乎都经历过战争,何况。皇妃本人也是军人,是军医准将。

由此。在中国涌动着一股暗流。一股为国际责任,为帝国利益参战的暗流。

珍妮的讲话不仅仅影响到中国,还深刻影响到美国。美国人本来已经有的那么一点点情绪被政府有意识地调动起来。再加上这么一把火,熊熊的参战热情立刻高昂起来。而德国蠢笨的外交人员在这个什么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一份文件。文件证明德国正在扶植墨西哥,并与仇美的墨西哥政府结成了秘密同盟……

1915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国务卿罗伯特·蓝辛抵达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