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无侧翼突击(1 / 2)

 一场规模庞大、波澜壮阔的大海战最终落幕。

1917年1月21日。随着大中华帝国海军的大批轰炸机和主力战列舰把炸弹和炮弹倾泻到弗西尼亚群岛上以后。德国在海洋上的军事存在宣告结束。德国海军仅仅只能通过在威廉军港大量布设水雷来勉强保障这个军港不被攻占。

海战。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

德国公海舰队的覆灭带给德国皇帝的沮丧感远远超过“史里芬闪击计划“的失败,现在能够维持这位皇帝继续战斗下去的,就只有在西线的作战计划了。击败法国、控制欧洲大陆。德国就还有机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德国动员了几乎能够动员的所有力量投入到西线亚眠·兰斯·凡尔登之间的广阔战线上。

英国人在长长松了一口气后马上紧张起来。紧张来自四个方面:一,英国的世界海军第一大国的位置已经被大中华帝国取代,这是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海军部激烈地讨论后认为,军事技术给海军再次带来革命,在战术和装备的革命没有完成之前,英国海军无法与亲戚的海军相抗衡。实际上,这个结论就让英国自觉地让出了这次大战在协约国方面的主导权。

其二,德国在海战失败后把全部的国力转用到本身就具备优势的陆军上,给西线前线造成了潜在的压力。很显然,一场惊天动地的血腥战役又将爆发。只是英国还无法去猜测德国人主攻方向。而要中国的国防军副总司令阁下行使协约总司令的权力后,中国人的战争智慧也许才会展现出来,中国的帝国联军才会踏上法国的土地。因此,英国人必须积极地说服有些固执的法国人。把协约总司令部实在地组建起来并发挥作用。

第三,英国不得不在这个时候衡量自己与大中华帝国之间地关系,英国不能再接受类似于巴格达地失败。这其中牵涉到殖民地政治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军事指挥权问题和民族观念问题。迫使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再次修正对华政策。

第四,印度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印度河西岸出现了拉吉姆团的暴动,当地驻军大部分抽调去了美索不达米亚战争,其中在巴格达东北部被土军分割围歼地、有7600人的印度骑兵师,大部分士兵就来自西岸。在印度河东岸至恒河西岸的广大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展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势力、地方土邦封建割据势力、古老的种姓贵族势力和单纯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英国大量抽调印度军队和战略物资的时候。在英国全力去对付德国地时候。在印度军队被英国将军断送在巴格达和库特阿马拉(1915年)的时候,这些势力为了各自利益中唯一的共同点——摆脱英国人地控制——联合起来了!而在恒河与湄南河之间。问题还要尖锐的多。安南军队在刚刚复国以后就趁虚扩张势力,而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普遍产生了民族矛盾激化的现象。欧洲人和亚洲人,马来人和华人,遣罗人、缅甸人、安南人。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因为安南的独立成功而拥有了强大的民族独立意识。给英国政府制造出无穷的麻烦。不过,英国政府搞惯了政治阴谋的政治家们。能够从这些地方看到某个新晋世界大国谋求周边国家利益的冲动!

总之。英国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欧洲战争。还要考虑全面地调整利益范围。以取得与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地大中华帝国在双边关系上地和谐与亲密。说不得。让出部分利益或者是对中国的有些动作装聋作哑才是目前最为正确地做法。

对协约国另外一个重要国家法国来说。中国海军辉煌到令人睁不开眼睛的胜利给苦苦支撑的法国强大的信心。他们期望着精锐的中国陆军加入到西线战场上来,尤其是在德国押下全部赌注准备摊牌的时候,这种期望就显得很急迫了。因此。在英吉利海峡完全在大中华帝国海军控制下而非常安全的时候。帝国陆军上将聂文青前往法国临时首都——波尔多。不过,从地中海上来的援兵数量实在有限,到1月22日,不过帝国联军一个日本师团在马赛下船而已。对此,法国政府和军方在英国的协调下,即将召开一个协约事首脑会议。

在同盟国阵营里。自以为看准了行情的意大利开始后悔了。塔兰托军港被空袭已经给这个投机国家敲了警钟。而种种迹象表明,中队很可能会在不久某个时间里登陆西西里。然后攻击亚平宁。海上力量被英法联合舰队钳制住的意大利。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防守狭长的半岛国土。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协约国抛媚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土耳其是同盟国中又一个不稳定因素。这个国家最优秀的部队几乎都是中国人培养出来的。他们不想与中国人打仗,这一点从首相到将军都很清楚,甚至皇储尤素福(土耳其政权大部分在皇储和政府)本人也不想跟中国人作对。毕竟土耳其人曾经与中国是同盟,也感受过中国人的友善与真诚。在意土战争中。这一点表现的尤其清楚。因此。法约尔将军在中队面前轻易丢掉库特阿马拉仅仅引来责难而没有被处以军法。相应的。当这位将军得到必要的增援后击退协约的胜利为他带来了上将的军衔和巴格达战区总司令的职位。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土耳其的战争立场在中国参战后出现了变动。而北海大决战的结果,必将深刻地影响到这个国家。

北京城里。跟其他主要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人们见面打招呼是用“海军万岁!”来代替问候;市内公交车的车体上贴着“向海军致敬,庆祝北海大捷!”的标语和“为祖国而战”的宣传画;大街上、胡同里,角落旮旯里,时不时地有一阵阵地鞭炮声传出;而那些有人在海军服役的市民家庭。则更显得热闹了许多。

在这个年代整个帝国参加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并没有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反而。生活因为战争而惬意起来。工作机会多了。工资又增加了,市场上的商品丰富了。民用航线开通了,捷报传来了!一切,都似乎只是派出两百多万国防军“出国旅游”一般平静。没有战时经济地萧条,没有强行地兵役和杂役登记。没有战时资源配给制度。也没有人心惶惶的厌战情绪。

五万万人相信他们地皇帝和政府。相信他们的子弟兵,就这么简单。为了这个相信,龙剑铭和他的战友们花费了十多年的心血。为了这样的战争形态和想要的战争结果。他们蝉精竭虑地谋划了十多年。有充分准备地战争,在计划之内的战争。就是中国参加世界大战的真实定义。

北京城西北面地颐和园里。一场的大雪遗留下来的痕迹刚刚被清除,皇帝的办公室里又挤满了人。不过。这次不是什么政府官员、军队将领,而是老少一家在这里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顺便为远方的战斗英雄秦关庆功,最主要的。是为这个家庭两位重要的女性成员预先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