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阴兵过境(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农田渐渐少了,山丘连绵起伏,线条柔和。

楚凡信马由缰前行,安静地听石猛讲述,脑海如风驰电掣一般印证、判断、计算、推理、演绎……

呵呵,百万大军的决战,明显吹牛逼嘛!

当然,不怪石猛,他是真信了。

楚凡在书中见到过云溪原之战介绍,说什么“伏尸百万,血流漂橹”,纯粹吹牛不打底稿。还见到厉国上将军孟代在此战中失踪的记录,这个才是真实的。

云溪原场地狭窄,根本容不下百万大军决战。

况且这个时代的效率低下,为保障一位士兵作战,至少需要三个人负责辎重补给。一旦战线拉长,后勤人数急剧上升。民夫得吃饭,骡马也得消耗草料。

如果把他们计算进去,百万大军才凑够。

估算一番,双方作战军队加起来顶多二十几万,短兵相接的才几万。

这几万人也不是堆在一起打群架,而是分散在从阳武到云溪原到苍南郡的一百多里线路上,经历了非常多的小规模战斗。

为什么书中经常出现几万人击败几十万人的战例,就是因为对方战斗人员并没有那么多。

而且战斗是一场一场,分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打的,齿轮一般交错。只要其中一支部队抵抗不住了开始逃,相邻友军也可能被牵连影响。最后大伙不打了,撒丫子就跑,形成大溃败。

由此看来,姬国军队还是很强大的,一节一节地整齐退却,并没有溃败。

厉国把逍遥侯渲染得如同战神临凡,其实他仗着本土作战便宜把姬军赶走,一突入对方建宁郡就被逼退。

嗯,还是很厉害!

尤其后来不惜劳民伤财修直道,开山填谷,遇水搭桥,非常具备超前思维。

那么他空耗米粮,囚禁三千战俘干什么?恐怕是出于策略考虑,比方说风评,比方说作为谈判筹码,等等。

任谁拿了三千不肯归降的战俘都头痛。放了吧,人家回去还当兵。杀了吧,影响太坏。化整为零卖了吧,没人肯要杀气腾腾的奴隶。

战俘暴动,很正常。

瘟疫,也有可能。

隆冬时,已经被隔离的瘟疫居然越过云溪传染三个村庄,却不太可能。

此事必有蹊跷!

这些十一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楚凡懒得费神,重点关注胡二。

他与牛丁的重合点很多。

离群索居,绑架小孩,涉及幽冥,死状相似,三炷香……

楚凡大胆推测,牛丁住进胡二的房子后继承了衣钵,成为冥河摆渡人,由一个普通泼皮变成了不得的泼皮。但胡二是正式工,牛丁却是临时工,所以不敢嚣张。至少自己用柳枝鞭打时,他不敢还嘴。

关键之处在于那三炷香,可能是与幽冥通讯的工具,点燃后请来黑白无常。民间请神送鬼,不也是点三炷香嘛!

捕头董卫应该死于黑白无常之手,并非被胡二咒死。

老县令李光明知道一些内幕,所以临走前对石猛讲了那番话。不过官威太小,对抗不了。一般告老还乡,是需要自己提出来的。看样子他被严重威胁,在节骨眼辞官。

楚凡越来越好奇,也越来越警惕……

呵呵,管它什么魑魅魍魉,我自笑傲前行!

快靠近云溪马场了,路上碰到三拨人从里面出来,或骑或牵配着崭新鞍镫的马匹。看来青云郡最大的马场,生意蛮好。

拐过一个山包,出现了好几万亩的一个大草场,木栅栏高高耸立。

二人来到草场最前方一栋青砖大宅前,立刻有伶俐小厮上来牵马。宅子前还停放四辆马车,想必也是来买马的。

两个女子带着丫鬟在不远处悠闲散步,把这趟买卖当成了郊游。更远处的棚子里,几个伙计正在卖力地给两匹马洗刷,配鞍镫缰绳马鞭,边上站着几个人评头品足。

一位管事模样的人陪一位富家翁从宅子里走出,见到石猛一愣,笑嘻嘻拱手,道:“石捕头,稀客,今日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这里除了马,可没有别的。”

石猛今日穿便装,就是怕别人误会他在办案,闻言尴尬笑道:“林管事,咱家今日过来,正是要买一匹马。”

富家翁也认得石猛,到近前拱手寒暄。

林管事道:

“石捕头,是自己买还是县衙买?要不你先进去吃茶,里面有其它管事招呼。我先陪下王翁……”

“是自家买……”石猛见楚凡微微摇头,继续道:“我们得赶时间,下次再吃茶吧……烦劳叫一个老伙计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