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七章 张俊之事(2 / 2)

虽岳珂以此辩解,实则赵构在正月二十九日,就给岳飞发御札命其驰援淮西,据探报,虏人自寿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庐州界上,张俊、刘绮等见合力措置掩杀。卿可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前后,使贼腹背受敌不能枝梧。投机之会正在今日,以君忠勇,志吞此贼,当即就道,付此亲札,卿宜体悉。ŴŴŴ.biQuPai.coM

然而岳飞还未出兵,赵构也为之无奈,并且在三月十日还再请求岳飞出兵,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此以见卿小心恭顺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欢……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登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槽臣在彼运量。急遣亲札卿且体悉,十日二更。

赵构在三月十日晚上二更,下了手札,三月初四日,先臣不侯诏,靡兵救之,从舒州出发,先臣自舒州疾驰,以十二日辛亥至定远县,以岳飞军队的行军速度,从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到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用了七八天时间,也并非如岳珂所言疾驰。

因此三朝北盟记载,是役也,岳飞不出兵以为声援,朝廷憾之。

而岳飞在淮西之战,逗留之举,不仅仅是令张俊和他决裂,也让赵构对其心生不满,对于赵构而言,岳飞以将在外不受君命的行径,在当时也只能先哄着,实则早已有杀机。

最终在张俊和岳飞授命去肢解韩世忠军队,才令张俊和岳飞真正的决裂。

俊谓先臣说曰,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先臣曰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济将何颜以见之,俊不大乐。

对于赵构心思深知的张俊,自然知晓为何肢解韩世忠的军队,然而岳飞始终一心光复中原,胸怀大志,阻挠了张俊肢解韩世忠军队的行径,也导致了张俊与他决裂,和赵构真正痛下杀手的决意。

而岳珂,以及宋史为了脱罪赵构杀有功之臣岳飞的之事,将所有罪责皆往秦桧和张俊身上推,这才有后世张俊和秦桧密谋杀害岳飞的传闻,于是桧、俊之忿未己,密诱先臣之部曲,以能告先臣事者,宠以优赏,卒无应命,王俊以其事告之贵。

实则三朝北盟记载,王俊以其事告之贵大惊,诸统制入竭贵,贵遂就执宪送于行府,张俊令就行府取勃狱成送大理寺。

倾之统制张宪谋乱,冀朝廷还飞军而己,为副统制王俊发其奸,张俊亦以为言,桧因潜飞令云作书与宪下飞大理寺,命御史中垂万侯高讯鞠归罪,云宪坐斩并赐飞死年三十九。妻子迁岭外,天下冤之。

不仅仅是三朝北盟,其余中兴小记皆有记载,张俊仅仅是以王贵的口供,将张宪捉拿入,确定其谋反,并未曾牵涉岳飞父子。

岳飞被下狱后,秦桧先命御史中承何铸、大理卿周三畏等审理‚但是经过反复审讯,何铸认为证据不足,岳飞不构成谋反罪。秦桧认为审讯结果不利,又撤换了何铸改任万侯高为御史中垂审理岳飞一案。最终在赵构和秦桧的指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岳飞父子。

然而,早在赵构连番操作时,岳飞也为之惶恐,尤其是韩世忠被陷害的前车之鉴,也让他上奏,冀保全于终始,宜远引于山林,伏望圣慈,察其诚心,实非矫饰,速降睿旨,许罢机政。自北宋开国以来,就有优礼臣僚的潜规则,罪臣往往仅以贬黔流放了结,岳飞提出保全始终,显然岳飞也知其之危险,然而最终还是未曾逃过被诛杀的命运。

在这其中,张俊连帮凶也算不上,仅仅是为了替赵构背锅而已。

而在岳飞死后,张俊也过的并不好,秦桧也有置其死之心,更是扬言张俊有谋反之心。

桧乃令殿中侍御史江邀论其罪。邀言俊据清河坊,以应诚兆占承天寺,以为宅基大男杨存中握兵于行在,小男田师中拥兵于上流,他日变生祸不可测。上曰俊有复辟功,无谋反之事,皆不可言,会枢密使孟忠厚竣事还朝,而遂又言俊之过,俊乃求去位,遂有是命。

若非赵构保全,张俊亦会步岳飞的后尘。而能够被赵构保全,还是张俊一直谨小甚微,才得以明哲保身。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代宋之锋镝长歌更新,一百五十七章 张俊之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