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七万猛士殒玉璧,八百鲜卑落河阳(1 / 2)

 杨坚刚刚掌权,他还没有准备好。</p>

他准备实施第三套方案。</p>

为了迟滞尉迟迥谋反的速度,他任命韦孝宽代替尉迟迥做相州总管。</p>

韦孝宽可能是唯一够资格代替尉迟迥的元老。</p>

杨坚暗地里摆了韦孝宽一道,后者是北周第一名将,是老资格的军头,但当时已垂垂老矣。</p>

杨坚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韦孝宽能成功代替尉迟迥做相州总管。</p>

他这样做有二个目的,一是可以延缓尉迟迥造反的时间,为自己腾出一些空间。</p>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尉迟迥正式举旗谋反时,韦孝宽就是天然的统帅,以他的资历和能力,才能镇住北周的将领们,才成为军中的定海神针。</p>

韦孝宽一生的骄傲是玉璧之战。</p>

这是一场天地变色,惊神泣鬼的战斗。</p>

只此一战,就足以让韦孝宽立于中华顶尖名将之列。</p>

这一战,也让东魏痛失歼灭西魏最好的时机,甚至让继起的北周和北齐的力量发生了翻转的对比。</p>

这是一场真正左右历史进程的战斗。</p>

韦孝宽以一己之力,凭借区区玉璧一个弹丸小城,硬扛北齐高欢。</p>

高欢是东魏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神武皇帝,军功盖世,强大如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也几次被他杀得大败亏输。</p>

但高欢率领战意盎然的全盛大军,在自己的地盘,血战六十余日,竟然在小小的玉壁城下,留下七万多具勇士的遗体,含恨而退。</p>

这是高欢平生最大的失败,他哀伤于身边的勇士们一个个倒下,这一场残酷的杀戮,竟然让高欢的军队损失了十分之四五。</p>

高欢忧愤交加之下,一病不起。</p>

韦孝宽杀人诛心,因为军中传言,韦孝宽以定功弩在玉璧射杀了高欢,他因势利导,编造了一个谣言,说“劲弩一发,凶身自陨。”</p>

回到邺城之后,因为病情加重,高欢一直没有在公众之前露面,这让谣言有了生长的土壤,邺城的政局,刹那之间阴云密布。</p>

为了稳定凶险的政局,高欢被迫拖着伤病之身,勉强接见朝中大臣,病上加病,他终于没能拖过命运给他安排的时间。</p>

高欢病死。</p>

后来者已经很难想象,在冷兵器时代,这种惨烈的血色盖天,以命搏命,杀敌七万的战斗,底是一种什么存在。</p>

后代有人专门研究此战,并且评价说:玉璧之战,神之一战。</p>

韦孝宽,真正的一代战神。</p>

北周朝廷也因为玉璧一战而特别设立一个州——勋州,以酬劳和纪念韦孝宽的功绩,他是当仁不让的首任勋州总管。</p>

韦孝宽不但是最硬的统帅,他也是修行千年的狐狸。</p>

他文武全才,所有经略谋划,在布置之初,没有人看得懂他的用意,直到事情结束之后,方才惊叹佩服,原来他没有走任何一步闲棋和废棋。</p>

他曾经兵不血刃,纯粹用计谋除去他最大的,也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北齐的战神斛律明月。</p>

他打的是一种心理战。</p>

他利用北齐君臣互相猜忌,君主想只手遮天,绝对控制军队的心理,提供了他们内斗的素材。</p>

他第二次用谣言杀人于无形,他命人编造了一句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p>

这句歌谣可以牵强附会斛律明月有不臣之心。</p>

韦孝宽派间谍深入北齐都城邺城的大街小巷,让这句歌谣,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p>

这句谣言果真被北齐的政治斗争所利用。</p>

他们添油加醋,将欲加之罪安到斛律明月身上,将他清除出军队系统,并从肉体上让他彻底消失。</p>

虽然韦孝宽并没有在战场之上,直接击败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他布局之深远,心思之缜密,对人性把握之精准,千载之下,还让人凛然生畏。</p>

韦孝宽是一个让人敬畏的对手。</p>

这次赴相州之任,杨坚并没有对他面授机宜,但他凭借这么多年刀头舔血的直觉,和他对尉迟迥的了解,他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p>

姜还是老的辣。</p>

他做了一个决定,不着急上任,而是慢慢走,采取了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策略。</p>

这种策略救了他一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