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天生奇相惊后主,萧梁君臣皆北上(1 / 2)

 隋朝都城大兴城。</p>

大兴殿上,杨坚接见了江南陈国一个有些奇怪的使节团。</p>

他们带来了一个画师,似乎并不是前来交流绘画技艺。</p>

画师身怀一个特殊的秘密任务,陈后主想看看杨坚到底是何方神圣。</p>

因而,使团此来,是要为杨坚画一幅个人的肖像。</p>

似乎是怕杨坚多心,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纠纷,这项任务在暗中进行。</p>

杨坚高居庙堂之上,他身上存在一种天然的矛盾。</p>

他轻视文化,但当他面对真正的更高级别的文化时,他又有着一种骨子里的不自信。</p>

现在,这种感觉最为明显而浓烈。</p>

他面对文采风流,衣冠楚楚的南朝使节团,颇有欣羡之感。</p>

但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却更为强大而激烈。</p>

他直视陈国的使节团,心中不断地重复四个字,“是时候了。”</p>

当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大分裂时期,自魏晋以降,南北悬隔,差不多有三百年了。</p>

晋朝郭璞曾经说过,三百年间,必有王者出,南北将一统。</p>

郭璞虽死,其言在耳。</p>

陈朝,僻处江左,不过是芥藓之疾,那是杨坚构想中世界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p>

一统天下,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必然的追求和历史责任。</p>

现在正是时候了。</p>

杨坚的所思所想,不经意地流露于脸上,他昂扬而虎虎生威的气质,被画师熟记于心,惟妙惟肖地刻画于笔下。</p>

一代帝王杨坚,自有君临万邦的气概。</p>

陈朝最后一任皇帝,陈后主陈叔宝看到画像之后,大惊失色,立刻遮掩住自己的双眼,大声说道:“吾不欲见此人。”</p>

因为杨坚天赋异秉,被普天之下认为是天命所归。</p>

这个传说,不仅名闻中原,就是僻处江南的陈后主也有所耳闻。</p>

当他刚刚登上王位,便想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天下之主。</p>

但陈后主一见杨坚的画像,便下定决心,此生此世,今生今世,最好再也不要见到杨坚。</p>

他见到杨坚画像时的真实心境,我们已经无从知晓。</p>

但从他连一副画像都想逃避的惊恐,可以想见,也许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p>

他也打定了主意,人生苦短,及时行乐。</p>

既然反抗不了,就学会享受。</p>

历史上,确实记载了这个亡国之君,被隋朝灭国之后,没心没肺,还在隋朝做了十多年的长城公。</p>

他诗酒风流,以沦落君王和落魄文人的身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倒也享乐悠游,安度此生。</p>

以当时大势而言,南北一统,确实是天命所在。</p>

陈国僻处江左,虽然自诩为南朝正朔,汉族正统,但其地其人其风,已经再没有东晋刚刚南渡时的衣冠江左,风流萃集了。</p>

现在的陈国,不过是苟延残喘,偏安一隅之地的小国而已。</p>

它已经丧失了长江中游,那是南方赖以抗衡北方中原大地的战略重心和纵深。</p>

荆楚之地,重镇襄阳,现在已经归入隋朝,南朝所倚仗的长江天险,反而成为隋朝的战略优势。</p>

再加上长江之北,淮河以南的江淮之地域,还有他们的雄将劲兵,也尽入隋朝。</p>

长江中游的萧氏梁国,早已被杨坚纳入帝国的版图。</p>

南朝四国宋齐梁陈,此梁国非彼梁国,但确实也是梁国的直系血脉。</p>

梁国最威风的时候,尽有江南之地,占据全天下的半壁江山,而这长江中游的梁国,只不过是其宗室建立的三百里地大小的,一个区域政体,从立国开始,就依附于西魏北周,成为傀儡政权。</p>

当年南梁岳阳王萧詧为报兄仇,投靠西魏,求其兵马攻灭梁朝正朔。</p>

他虽然得报大仇,却也引狼入室。</p>

当宇文泰派于谨灭梁之后,梁朝都城江陵城,乡亲父老十余万人,加上梁国的府库珍宝图籍,全部被移送至关中。</p>

梁国为之一空,事实上已经被灭国。</p>

萧詧可谓是萧梁的罪人,但事已至此,悔之无益。</p>

灭一国,再兴一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