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朝臣糊弄陈后主,建康王气黯然消(1 / 2)

 他们没有等太久。</p>

建康传来一个爆炸性,但似乎并不出人意外的消息。</p>

现在正是元会节,正月初一,喜迎新年。</p>

建康城正在准备过节了。</p>

作为辞旧迎新,一年之中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需要全国上下,大肆庆祝。</p>

按照常理,现在正是战时,隋朝兵临江北,长江中上游的战斗如火如荼。</p>

建康城危如累卵,正常来说,陈后主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去大规模庆祝元会节呢?</p>

但他偏偏要别出心裁,他不但要庆祝,还要大张旗鼓,前所未有地庆祝这个节日。</p>

这非常容易理解,他现在已经是个聋子,也变成了一个瞎子。</p>

陈后主并不知道陈国和隋朝的开战,以及战事的紧迫性。</p>

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连这种关乎国运的大事也一无所知,可谓不亡其国,真是没天理了。</p>

陈国的君臣早已失去天理,也早已无法无天了。</p>

陈后主不知国势已经江河日下,依然开启了内斗模式。</p>

以江南形势而论,有二大核心区域。</p>

一是处于江左的都城建康,二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湘洲,据上游形胜之地,可以顺江对下游造成直接的威胁。</p>

因而,历任湘洲刺史,在政治上必须是绝对牢靠的人。</p>

这一任的湘州刺史,是陈后主的兄弟晋熙王陈叔文,但大敌当前,陈后主对他这个兄弟并不放心,他征他还朝,回归建康。</p>

但派谁去继任这个重任,让陈后主大伤脑筋。</p>

他虽然昏庸,却并不是愚蠢,他也知道自己对于军事将领们刻薄少恩,他生怕他们对自己心怀二心。</p>

但这个职位,是真正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大臣才行。</p>

陈后主环顾四周,他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他将目光看向施文庆。</p>

湘州刺史,这是一个肥美的外差,等同于裂土封疆的土皇帝。</p>

施文庆欣然接受,准备赴任。</p>

按照惯例,朝廷需要拔给他二千精兵,作为护卫,也是他的亲兵,随他进入湘州。</p>

乱世之中,谁握有军权,谁就掌握话语权。</p>

这二千精兵,就是他以后起家的家底。</p>

施文庆当时在朝堂之上,已是一家独大,他甚至对于隋军大举入侵的消息,都可以一手遮天,隐瞒不报。</p>

如果如实奏报给陈后主,就会破坏他的好事。</p>

他现在正面临职务调动的关键时期。</p>

施文庆害怕将战况上报之后,陈后主会取消对自己的任命,即使让自己赴任,也没有多余的兵将跟随自己。</p>

那自己就将成为一个空头刺史,了无根基,必然无法在当地立足。</p>

施文庆打了一手如意算盘。</p>

但满朝文武,还是有几个头脑清醒之辈。</p>

面对隋朝日甚一日的军事压力,武将集团提出需加强长江边缘的防备,这个提议得到了仆射袁宪的支持,并在朝廷之中形成共识。</p>

可是,这并不符合施文庆的利益。</p>

他一心想外放成湘州刺史,为了不让自己在远离朝廷之时,遭受政敌过早的攻击,他早已在朝中布置好了,自己外放后的代言人沈客卿。</p>

沈客卿乐得在朝中独揽大权,又有重臣可以内外勾结,自己可以进退有方。</p>

二人沆瀣一气,互相遮掩,建康以外,朝廷上下的实情,再没有可以上传的通道。</p>

但朝臣们整天在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时日一久,必然影响陈后主的心态和决定。</p>

于是,施文庆施了一招拖刀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