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风流总被雨打去,后世犹自望山高(1 / 2)

 高颎斋居读佛经,却读出来一个儿子。</p>

事情的起因是独孤伽罗一次失败的红娘经历。</p>

高颎的夫人,恰巧在这个时候死掉了。</p>

独孤伽罗想做个红娘,他觉得这可能是个和高颎改善关系的机会。</p>

于是,她一反常态,劝杨坚让高颎续弦,她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她对杨坚说:“高(颎)仆射老矣,而丧夫人,何能不为之娶!”</p>

杨坚转述了独孤伽罗之意。</p>

高颎非常清楚独孤伽罗的个性,也知道她一贯的行事作风,那是一个在生活上容不得丝毫污点地追求完美的女人。</p>

只要哪个朝臣,讨了一房侧室,或是偏房多生育了儿女,都要追究责任的女人,绝不可能真心想给自己续弦。</p>

高颎熟谙人心,知道即使独孤伽罗这一次是真心为自己作媒,自己也会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p>

于是,高颎在杨坚面前,流涕推辞说:“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p>

但他这佛经,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事。</p>

高颎以养尊处优之身,当娇媚美色之前,他还有男人的正常需求。</p>

于是,他的正妻刚死,而他的一个爱妾,竟然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p>

老朋友的家中添了男丁,杨坚替高颎感到由衷的高兴,但独孤伽罗却闷闷不乐。</p>

杨坚心中大感奇怪,便追问独孤伽罗的原因,独孤见时机成熟,才说出自己心中的顾虑。</p>

独孤伽罗故作深沉地说道:“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高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现,陛下安得信之。”</p>

独孤伽罗这句话直指人心,高颎欲辩无由。</p>

绝对的信任,是高颎在杨坚一朝赖以生存的根本。</p>

现在,他因为这个小事,和杨坚二十年建立的信任,一朝之间,轰然倒塌。</p>

杨坚以诈得国,他一生之中,对于臣下猜忌尤深。</p>

尤其是身居皇帝大位,成为万民口眼之中的独夫以后,他所能倚靠的只有自己的判断和权术,而“信任”是他用人的一个基本准则。</p>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如果一件事情,不管大小,臣下欺骗过自己,那他也可能在大事之上,对自己不忠。</p>

不忠就要防范。</p>

绝对的忠心,才能得到杨坚的信任。</p>

于是,他对高颎绝对的信任,由读佛经事件开始,出现了裂缝,而裂缝一旦出现,就会越来越深。</p>

况且,高颎有不被杨坚信任的理由。</p>

因为,高颎所处的位置,事实上已经成为废立太子,这件关乎国运大事的障碍。</p>

高颎做了隋朝近二十年的,事实上的第一宰相。</p>

他以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在他周围,吸引和聚集了足够坚厚而庞大的力量,如果高颎不支持废立太子,新太子或者是整个帝国,将面临不可预测的危机。</p>

杨坚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他要树立新太子,他就必须要清理掉这股力量,才可能让自己和新的太子,睡个安稳的觉。</p>

这股力量,首当其冲的核心,就是高颎。</p>

但是,他心中还存有一点点对高颎的温情,或者是他还存有一丁点对高颎的幻想。</p>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p>

杨坚和高颎之间的裂缝,终于大到必须正视,也必须立即妥善处理。</p>

接下来发生了二件事情,让杨坚需要立即对他,这个近二十年的忠心老伙伴下手。</p>

一是在征伐高句丽之役中,高颎极少见地直接反对杨坚的决定,不同意发兵。</p>

在勉强同意出征之后,行军又非常迟缓,并且,此次征伐高句丽,竟然连高句丽国的人影都没见到,就几乎全军覆没,隋朝损失几十万精壮男儿。</p>

秋后算帐,当然要找个替罪羊。</p>

杨坚自己没有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于是,高颎天然地成为背锅侠。</p>

独孤伽罗抓住了这次机会。</p>

她展示出她的冷酷,独孤伽罗在旁边神助攻,对杨坚说道:“(高)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因知其无功矣。”</p>

这说到了杨坚的痛处,他忠心的伙伴,在明面上,开始和他有二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