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伏允再逃浑国灭,张掖首度银花开(1 / 2)

 隋军第一次遭遇失败。</p>

在车我真山的战斗中,隋军欺负吐谷浑兵少,前锋张定和竟然不披铠甲,冲锋陷阵,被吐谷浑伏兵射杀。</p>

但这并不能改变战局的走向,这股隋军的次将柳开建,接过指挥权后,轻松击杀吐谷浑几百战士。</p>

但伏允的目的达到。</p>

吐谷浑名王拖住隋军主力,已经为伏允赢得足够的逃跑时间。</p>

再坚持战斗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吐谷浑名王率领部落十万男女投降隋朝。</p>

隋军如梦方醒,此战最主要的目标人物,竟然从天罗地网中悄然溜走。</p>

伏允没有伏法,就很可能东山再起,这次战役,也很难说是彻底成功。</p>

穷寇必追。</p>

杨广没有犹豫,他下达了追击到底的命令。</p>

事实证明,在流动中作战的伏允,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影响力。</p>

他刚跳出隋军的包围圈,立即聚齐了一支有足够战力的军队,并且,击杀了追击他的隋军大将梁默和李琼。</p>

但隋朝的军力,让伏允望而兴叹。</p>

一军灭,更多的军队尾随而来。</p>

好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后继追击伏允的军队,一路之上,紧追不舍。</p>

战争就是一种消耗战,几次战斗之后,伏允的实力不断被消耗,且战且走之际,隋军已经追蹑伏允,到了吐谷浑的王城。</p>

伏俟城,遥遥在望,但伏允已是强弩之末。</p>

伏允遥看那矗立的王城,他知道,很长时间之内,那将再也不是他的家。</p>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p>

伏允梦想再象往日一般,当对手退却之后,他还是吐谷浑永远的王。</p>

但现在,伏允只能如上次一般,再次率领心腹,拍马逃往偏远地区党项的地盘,寻求庇护。</p>

吐谷浑之战基本结束。</p>

杨广来真的。</p>

他在吐谷浑的故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沫四郡。</p>

这四个郡,实际上包括了原吐谷浑的领地,作为一个国家的吐谷浑,事实上已经灭亡了。</p>

“其故地皆空,……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p>

杨广将吐谷浑纳入了隋朝的版图。</p>

这是不世之功,是杨广时代全盛的武功,对于青海地区实际上的郡县统治,其意义非常深远。</p>

后世都将在杨广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而望得更远。</p>

杨广除了吞并吐谷浑的土地,迁徙汉族居民,入驻其地戍守外,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开展了传统的屯田活动。</p>

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p>

这是必要的手段。</p>

因为,吐谷浑地广人稀,物产较少,所迁汉族居民,又不能像原住民一般,靠游牧养活自己。</p>

这出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养活,并且保护,迁徙过来的汉族居民。</p>

这关系到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土地占领之后,能不能立得住脚。</p>

从游牧转向农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p>

如果想继续维持对青海的统治,就需要隋朝的邻近青海的诸郡,运输粮食才能支撑,但这同样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后果。</p>

因为交通不便,道里悬远,途中寇盗纵横,死亡相继。</p>

长此以往,就成了隋朝的巨大负担,西方吐谷浑四郡,迅速消耗掉隋朝邻近几个郡的精力和财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