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高楼先从根基毁,不作死来不会死(1 / 2)

 突厥的阙达度率领二千余骑兵,也归顺了李轨。</p>

这真是一锅大杂烩,让局势变得更复杂。</p>

李轨虽然自称皇帝,但他其实也是坐在一个火炕上,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有风吹草动,他的部下必然各怀鬼胎。</p>

他最优的选择是傍上一个更大的势力,背倚大树好乘凉,才可以得享高官厚禄,才可能得到善终。</p>

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但他没有珍惜,等到他醒悟时,后悔已晚。</p>

当西秦薛举发动对李渊的进攻后,因为薛举夹在李渊和李轨之间,二李作为天然的同盟,联合是理性的。</p>

李渊想笼络李轨共同抗击薛举。</p>

他很早就命人和李轨联结,并且在正式建立唐朝之后,李渊册封李轨为凉王,给羽葆鼓吹一部。</p>

这实际上是高度的政治自治,李轨成了裂土封疆的法外之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脱身机会。</p>

李轨有心投诚,但他的政权,他一个人说了不算。</p>

于是,李轨召集同僚们开会讨论,以期达到统一的意见。</p>

李轨抛砖引玉地说;“今吾从兄(李渊)膺受图录,据有京邑,天命可知,一姓不宜竞立,今去帝号受册可乎?”</p>

元老派曹珍直接表示反对。</p>

他斩钉截铁地表明态度道:“隋失天下,英雄竟逐,称王号帝,鼎恃瓜分。唐国自据关中,大凉自处河西陇右,已为天子,奈何受人官爵?”</p>

曹珍接着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若欲以小事大,宜依萧詧故事,自称梁帝而从于周。”</p>

李轨同意。</p>

于是,他给李渊回了一封信,署名为“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虽然示弱,但却没有投诚,也没有接受李渊赐与他的官职。</p>

当此必然征伐之地,李轨错失了最后一次脱身的机会,</p>

当然,李轨身居皇帝之位,如果策略得当,也能保持优胜的形态,即使投诚,也可争得更多的利益。</p>

但是,李轨自己犯错了。</p>

他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在政权未稳之际,他先在自己内部的小圈子挑起了内斗。</p>

李轨的支持者中,有一个铁杆叫梁硕。</p>

他也是起义时的六个元老之一,一直是李轨的军师,既具备资历,又对李轨忠心耿耿,本来和李轨绑在一条船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互生共长的关系。</p>

但李轨似乎看不到自己处境的危险,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力基础来自于起事的核心团体。</p>

他竟然先拿自己人开刀。</p>

梁硕是个有远见,也非常敏锐的军师,他意识到李轨政权的最大隐患,在于胡人。</p>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p>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力量已经过于强大,以至于李轨都需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p>

安兴贵在长安曾经对李渊说过,他们胡人安氏一族,在李轨政权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实权人物,就有数十个人,这等于安氏一门半个朝廷,西凉也可以说是安家的天下。</p>

在这种权力结构中做皇帝,是一件极高风险的事情。</p>

于是,梁硕直接向李轨提出自己的担忧,他暗中劝李轨对于胡人的势力,多加防备抑制,否则必遭其祸。</p>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梁硕的话很快传到了安修仁的耳朵中。</p>

这是人命关天,亡家灭族的大事,毫无疑问,梁硕的存在,对安氏胡人是一个巨大的危险。</p>

梁硕必须被除掉。</p>

但安修仁毕竟是李轨最核心权力层的圈外人,自古以来,疏不间亲,安修仁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同盟者。</p>

他非常幸运,恰好有一个天然的同盟者出现了,他就是李轨的儿子李仲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