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三战含嘉心胆破,四战洛水水不流(1 / 2)

 人算不如天算。</p>

王世充精心谋划的绝密军事行动,并不是有人通风报信,有意泄露给了李密,而是李密无意之中得来。</p>

在和李密的拉锯战中,东都洛阳已经日益穷困,尤其是粮食的负担更是不能承受之重。</p>

作为当时世界中心的超级大都市,洛阳城的人口甚至达到百万级别,日常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p>

洛阳城的供给,极度依靠周边的洛口仓,兴洛仓,河阳仓和黎阳仓四大粮仓。</p>

当年修建这些粮仓作为战备时,主要方向是对外。</p>

考虑的是抵御北方突厥的进攻,因而,在黄河以北修建了深广都达到几丈的壕堑,这对于防范北方骑兵冲击有针对性的效果。</p>

但这个军事防御工程并没有考虑内部的叛乱。</p>

现在李密起兵于中原腹地,手中已握有洛口,黎阳仓,而兴洛和河阳仓,也在双方的惨烈争夺中,时常易主。</p>

毫无疑问,时有时无的供给,给东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p>

东都虽然富甲天下,但却已经极为缺粮。</p>

现在东都的粮价已是斗米三千钱,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p>

当粮食的价格,达到斗米一千钱的时候,就代表着极为严重的饥荒,现在已长时间维持在斗米三千钱的水准。</p>

这意味着,城市的承受能力,已崩溃。</p>

结果就必然会饿死人。</p>

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现在洛阳城内已经饿死了十分之二三的人了,这是数以万计的庞大数量。</p>

东都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唯一的希望是王世充。</p>

作为杨广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将领,即使不为东都,只为自己求得一线生存的机会。</p>

王世充也只能硬着头皮上。</p>

王世充并非食古不化的人,既然硬攻不行,那就偷袭。</p>

于是,他开始招募士兵,并且为了提升士气,大大改善士兵的饮食。</p>

李密并没有闲下来,他时刻关注东都城内的情况。</p>

当有士兵投降时,他会亲自询问一些关于城内的实际情况,以掌握第一手的情报。</p>

所有的决策,都必须有准确的情报作支撑,李密的老成和精明,得到了回报。</p>

在一次例行的询问时,他看似随口地问一个士兵说:“(王)世充军中何所为?”</p>

士兵老实回答说:“比见益募兵,再飨将士,不知何故。”</p>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活动,李密立即意识到,出问题了。</p>

李密具有异乎常人的敏锐和判断力,他通过士兵的几句话,就判断出王世充的意图。</p>

他胸有成竹地对裴仁基说:“吾几落奴(王世充)度中,光禄(裴仁基)知之乎?吾久不出兵,世充刍粮将竭,求战不得,故募兵飨士,欲乘月晦以袭仓城耳,宜速备之。”</p>

李密再一次显现出他的可怕。</p>

王世充的偷袭,在李密的计划下,已经变成了光明正大的进攻。</p>

他早已布好口袋,让王世充自己钻进来。</p>

以有备对无备,又是主场作战,以逸待劳,这场仗,还没开始打,就已经决定了结果。</p>

王世充在这场偷袭中,损失了他的得力干将费青奴,还有一千多名精锐骑兵。</p>

虽然他见机得快,逃回东都,但此战之后,王世充的老本也几乎赔光了。</p>

他似乎被李密吓破了胆,再也没有勇气出战。</p>

事实上,屡战屡败之后,王世充手下也没有多少可用之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世充急需补充兵源。</p>

王世充在等待,他并不急,他知道,在东都,会有人比他更急。</p>

越王杨侗就是更急的那个人,他帮王世充解决了他这个难题。</p>

因为整个东都,现在只剩下王世充一个能打的,杨侗没有选择,他只能依靠王世充。</p>

为了催使王世充尽早出战,解决东都的围困,赶王杨侗放下身段,拉低底线,将东都最核心的七万军士,交给王世充指挥。</p>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力量。</p>

王世充满血复活。</p>

兵强马壮的王世充,立即硬气起来,他始终认为,李密内部并不稳定,只要自己打一个胜仗,或者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p>

他欠缺的只是捅破这一层窗户纸。</p>

李密当然非常可怕,但只要是人,就一定有犯错误的一天,也一定有被打败的一天。</p>

王世充坚信自己能等来这一刻,但他先等来了自己再一次的大败。</p>

李密真是他一生的苦主。</p>

其实这一次王世充已经非常接近成功,只是他并没有抓住机会,或者说,上天还要留着李密去做一件真正的大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