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十面围困孤城在,四处断粮意徬徨(1 / 2)

 李世民和王世充正式开干。</p>

既然都不知道几斤几两,也绝不可能未战先降,那就先打一场,试试火力,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p>

慈涧,是洛阳西面的桥头堡,李世民准备围点打援。</p>

王世充接招。</p>

他毕竟出身行伍,久经战阵,虽然贵为大郑天子,但却依然不避矢石,驰骋在第一线。</p>

他想亲自看看唐军的能耐,或者他也想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p>

于是,他率领三万兵马亲自救援慈涧。</p>

王世充从内心里看不起李世民,认为他不过是个嘴上无毛的“童子”而已,这个称谓,让李世民耿耿于怀。</p>

以至于洛阳城破之日,王世充投降之时,李世民不无讥诮地对王世充说:“卿常以(我)童子见处,今见童子,何恭之甚邪?”</p>

两个互不服气的人,针尖对麦芒。</p>

王世充太看轻李世民了。</p>

李世民是个真正的猛人,年少气盛,却又深得“狠稳准忍”四字的精义。</p>

他有一个特点,在战斗之前,非常喜欢率领小队骑兵,深入一线,察敌虚实,然后决定攻战大计。</p>

看到李世民身为主帅,却孤身犯险,王世充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p>

但对于送上门的猎物,王世充笑纳,他率领大军层层包围了李世民。</p>

看到王世充军容鼎盛,战意高昂,强弱悬殊之下,李世民的属下,少有地表现出畏惧和退缩的心态。</p>

但李世民遇强愈强,他展示出英勇无畏,悍不畏死的强悍,命令部下先撤,自己留下殿后。</p>

情势危急到了极点。</p>

王世充帐下猛将单雄信跃马持枪,在近身肉搏之时,差点一枪刺中李世民。</p>

不过,李世民并非是软柿子,他无愧当世神箭手之名,用他特制的秦王府大羽箭,箭无虚发,一箭一命。</p>

依靠险峻的地势和箭无虚发的神技,全军边打边撤,这种顽强不要命的打法,竟然意外俘获了对方的大将燕颀。</p>

一时之间,王世充的追兵气为之夺,胆为之寒,终于被震摄住,只敢远远追摄,再不敢近身前来。</p>

李世民侥幸逃回营地。</p>

这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当李世民满脸风尘,浑身是血,立于军营之外之时,守门的军士早就被战场上紧张的局势吓住,既认不出他,也不敢开门。</p>

李世民以主帅之尊,也只能脱掉铠甲,露出真容,才得以入门。</p>

这是李世民领军作战以来少有的挫折,但他在战场之上,从未退缩过半毫。</p>

他要找回场子,在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站起。</p>

第二天,李世民亲自率领五万大军,进攻慈涧。</p>

经过第一次亲密接触,王世充认识到唐军的强悍战力,他调整了自己的作战计划。</p>

慈涧只是个小地方,城不高,墙不厚,也没有多少战略纵深,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决战场所。</p>

他将选择一个防守牢固而顽强的城市,以逸待劳,和唐军决一死战。</p>

王世充战略性放弃慈涧,他将退守洛阳。</p>

他决定,以洛阳为中心,打一场旷日持久的防守战,他有信心拖死李世民。</p>

洛阳,是天下坚城,有着当世最先进的守城工具,也有着最高最厚的城墙,在洛阳,他王世充是当仁不二的唯一的王。</p>

当年杨玄感在洛阳城下铩羽而归,李密也只能望而兴叹,现在李世民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也将饮恨洛阳城下。</p>

这是王世充的如意算盘,但李世民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无敌统帅。</p>

他不但是当世一流战略大师,也是精通人心人性的战术大师。</p>

他还握有一张王牌,就是李唐据关中之地,继承了隋朝府兵的优质资源后,足以凭关中而俯瞰天下。</p>

李世民的军队,是一驾纯粹的战争机器。</p>

加上他战无不胜的纪录,让李世民在军队中,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和威望。</p>

这种上下一心,有着必胜信念的军队,是任何对手的噩梦。</p>

何况对面的王世充,根本没有任何进取精神,他完全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想依仗洛阳这个天下第一坚城,再加上外围的卫星城市,构建起立体防御体系,以时间来拖死李世民。</p>

李世民一眼看透王世充。</p>

李世民不但在进攻上锐利无比,是当世最利的矛,同时,他也是持久战和防御战的大师,同时身兼天下第一的利矛坚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