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错杀两人错一线,再阻幽州再失先(1 / 2)

 窦建德横空出世,有他的优点,但他不是完人,也有无法克服的缺点。</p>

这来自于他的出身。</p>

他是布衣起家,躬耕于陇亩,洗脚上田。</p>

因为成名时间非常短,对于物质享受,他还能保留朴素的感情,并且,由于他在乡里时就仗义疏财,他于钱财,也颇为淡泊。</p>

每次征战的收获,他都奖赏给各位将领,自己一无所取,这让属下将领都有效忠拼死之心。</p>

在私生活上,他也有一个好妻子曹氏。</p>

她不事雕琢,不重珠玉,也不衣纨绮锦绣,他们二个人,似乎都是素食主义者,平常所吃,不过是常见的蔬菜瓜果,简单的脱粟之饭而已。</p>

更为夸张的是,即使已成河北之王,他们的随从使女婢仆,也不过十多人而已。</p>

这其实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p>

窦建德在聊城打败宇文化及之后,得到了杨隋一朝精挑细选的一千多宫女,但窦建德一无所用,尽数将他们放散,还归乡里。</p>

从私德上说,窦建德是完人,甚至是道德模范。</p>

这让他的军队有别于别的反抗者。</p>

那些反抗者,一旦拥有力量,就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而变本加厉地返还给这个世界,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草寇,马贼,流氓而已。</p>

至如张金称和朱粲之类的杀人吃人魔王,那更是等而下之,可以不论了。</p>

窦建德是一股清流,所以,他才能继承杨广江都的那一分皇统,成为天下之主的备选之一。</p>

但他有缺点。</p>

由于他起自畎亩,缺乏实际的政治和治理经验,很难对于一些超卓的人才具备真正的包容力。</p>

而起义军中的火拼,已有足够的恶性的例子,让人触目惊心。</p>

多疑、猜忌必然伴随他每时每刻,他既需要攻城掠地,打击吞并对手,更需要防备自己阵营的能人。</p>

即使他继承了隋朝的一小半执政班底,他也有意识地吸取他们的政治经验,但这种能力需要时间的沉淀,并不是纯粹能教会的。</p>

这种能力,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真正的骨子里的包容和认同。</p>

这也是所有底层起义者最原罪的一面。</p>

在和对手的长跑中,他们可能在后半程就掉队,而被挤出夺冠阵营。</p>

如果说这是弱点,那这就是窦建造唯一的弱。</p>

如果他没有碰上天选之子李渊,他的这个弱点,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弱点而已,但现在,这个弱点却可能是致命的。</p>

这让窦建德轰然前行的车轮,缓缓停下,戛然而止。</p>

窦建德自毁长城,他错杀了二个人,他们是一文一武,是窦建德一朝的核心股肱。</p>

文臣是纳言宋正本,他是窦建德接纳的第一个隋朝官吏。</p>

当时他只不过是区区饶阳县长,他感激窦建德知遇之恩,倾心事主,言之必尽,但良言逆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善如流。</p>

因为他和窦建德相识于微贱之时,窦建德本人倒还能容纳宋正本的忠言,但宋正本一心为国,言语行动之间,自然会有意无意动了别人的奶酪。</p>

于是,他也为人所不容。</p>

窦建德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辨识力,他听信谗言,终于将宋正本杀掉。</p>

朝廷中人,都引以为诫,认为如此正直忠诚之士都能被杀害,那自己更需小心谨慎,不言为妙。</p>

这种政治氛围,对于一个上升期的政权是致命的,自此之后,再没有人愿意仗义直言,窦建德的政教开始一天天衰败。</p>

在军事上,窦建德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p>

他的手下有一个大将军,叫王伏宝。</p>

勇略冠军中,号为第一,但却直爽招忌,其余的将领们忌恨他的功名和威名,就造谣他要谋反,窦建德听信谗言,准备杀掉他。</p>

王伏宝喊冤,他痛不欲生地说道:“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p>

但窦建德不为所动。</p>

王伏宝死后,非常邪门的是,窦建德的军事行动,自此之后,并不顺利,总是功亏一篑,可能冥冥之中,早有定数。</p>

窦建德此次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征讨罗(李)艺,就面临这个情况。</p>

李艺虽然不耻高开道所作所为,但生死关头,个人恩怨只是小节,他拉下脸面,向高开道求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