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君臣挥手作别日,逆取顺治成功时(1 / 2)

 惩罚非常严厉。</p>

李世民想将裴寂发配到遥远的交州(今越南北部),这实际上比赐死更难受。</p>

古代流配的地域,一出南岭,基本终生无望再回中原,何况,交州更是远在南岭之外一千多里。</p>

或许,朝臣们也觉得这次的处罚过于严厉,考量再三之后,李世民最终改变了主意。</p>

他将裴寂流放到静州,虽然也是偏远不毛之地,至少也还多少有些人气。</p>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p>

裴寂即使远在流放之地,也还是被朝中无数双眼睛盯上。</p>

屋漏偏逢连夜雨。</p>

裴寂运气不好,他碰上了当地山羌作乱,朝中传言,裴寂被他们抓住,也参与了他们的谋反。</p>

这种罪名,如果需要处理,按照惯例,在政治上可以被利用来,直接赐死裴寂。</p>

但李世民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胸怀,他的气魄和肚量,显然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帝王,或者说,他甚至认为裴寂已是一个不需要痛打的落水狗。</p>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阴谋家,他具备大唐盛世天子应有的风采。</p>

李世民洞若火烛对着朝臣们说:“我国家于(裴)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p>

裴寂当然不可能远在偏远蛮荒去造反,那并不符合常理,更不具备实际的意义,即使无恩无德,也不至于此。</p>

事实证明,李世民确实有知人知事之明。</p>

很快,裴寂率领家僮平叛的消息传入京师。</p>

皆大欢喜的局面。</p>

李世民或许想给这个时代留下一抹温暖的色彩,他下诏征裴寂回归长安。</p>

故事已经太多,够了;目的已经达到,也已经够了。</p>

那就回来吧,反正世间已经风平浪静。</p>

但裴寂年岁已老,不堪用矣,他经不住长途跋涉,死于北归的途中。</p>

也许在归途的那些日夜,裴寂仰望星空,心中未免萧索,人世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p>

北国的夜空,似乎比往日更加清朗。</p>

他想起了他的老伙伴李渊,他也怀念那些诗酒年华,醉生梦死,通宵达旦的日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开心和快乐啊。</p>

在这个时候,李渊或许也想起自己这个老伙计了吧。</p>

裴寂心中叹息,人臣至此,一生无憾,虽然终点并不很完美,但过于完美的人生,既不可能真正存在,或者反倒也是种缺陷吧。</p>

裴寂并没有怨恨,他安心回归,也安心上路。</p>

一个时代要结束了。</p>

作为扳倒裴寂的连锁反应,李渊也终于开始挪窝。</p>

贞观三年正月,裴寂离朝。</p>

贞观三年四月,李渊搬离太极宫。</p>

这个象征帝国权力和正朔的气象万千的宫殿,从今天开始,就要更换主人了。</p>

李渊搬到了弘义宫,这原来是他专门为李世民修建的一座宫殿,并不宽敞,当然形制也远比皇宫差的太远,但对于一个失势闲居的太上皇,已经不能要求过多了。</p>

弘义宫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也迎来了它的新名字,叫大安宫。</p>

安全安稳安静,是为大安。</p>

在往后的岁月之中,李渊蛰居于大安宫中,事实上被软禁起来。</p>

在大安宫的日子,李渊极少外出。</p>

家居无聊,寂寞时光难以排遣,没有追求,乐得也只能开心的李渊,放开心怀,静下心来,开始享受生活。</p>

李渊度过一段无聊,却又醉生梦死的晚年,他给李世民生了不少辈份虽同,年龄差别却巨大,相差足有几十岁的弟弟妹妹们。</p>

而李世民似乎也逐渐忘了,他还有个父亲住在大安宫中,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想也不愿意父子相见,那并不是一种很愉快的经历。</p>

那些双方都无法释怀的过往,象一把刀子,早就刺进了双方的胸膛。</p>

每次避暑,李世民都是自己一人单独前往九成宫(今陕西宝鸡),而将李渊留在长安的大安宫。</p>

这种并不是很合时宜的做法,就是御史也看不下了。</p>

马周,这个李世民亲自发现拔擢于寒微时的近臣,冒着触犯李世民逆鳞的风险,上了一道奏疏。</p>

他满怀关怀地进谏道:“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p>

马周同时还进言,应该增修李渊所住大安宫的规模,才可以匹配李渊太上皇的身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