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干扰器(2 / 2)

虽然看起来,想要随意穿越,另外两种轻便型运动类交通工具似乎更具有优势。</p>

为了阻止有这种想法的人,管理者们专门为轻便型运动类交通工具设置了一套专用系统。系统限制下,相互之间原则上是无法僭越的。</p>

当然了,这些手段只是针对寻常使用者。在“太平洋浮桥”之上,弹跳跷和飞行背囊的使用者在系统的限制下想要改变方向,僭越到冲浪滑板专用通道上来,也并非全无可能。</p>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喜欢不中规中矩办事的人。“别针型”干扰器,也就是那两个人手中拿着的平板电脑。</p>

电脑里面植入了一种叫做“别针”的小程序,(因其代码编写出来以后,像别针的形状,故而得名。)</p>

这种小程序可以近距离对飞行背囊和弹跳跷的限制系统实施干扰,短时间内限制系统会“跳线”,产生一种类似于半休眠的状态。</p>

这些人便利用这个空隙,僭越到其他专用通道上去,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以此来寻求刺激与块感。</p>

毕竟,相对于另外两种轻便型运动类交通工具,冲浪滑板在防空能力上会弱很多。</p>

平板电脑上开始闪现出来一排排别针形状的代码,这些代码鱼贯而行,一会儿快,一会儿慢。</p>

当平板电脑的中央位置有一个大大的绿色的“GO”字出现的时候,“别针型”干扰器正式上线。</p>

“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左右专用通道上的那两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通过语音器向孙不乐做出了汇报。</p>

“快来!快来!”孙不乐左右手并用,分别向这两个人挥了挥。</p>

忝谈单手挽着芬蕊,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空档,希望可以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超越过去。</p>

很显然,他一厢情愿了。再次的相遇,注定了会是一次不平凡的相遇。</p>

率先僭越过来的是飞行背囊专用通道上的那个人,飞行背囊使用起来会相对的便捷一些。</p>

“别针型”干扰器发挥作用以后,他只需要稍微的调整一下方向,也便就僭越到冲浪滑板专用通道上来了。</p>

“老大,我来了!”这人很兴ヾ(≧奋≦)〃,想必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僭越专用通道线。</p>

“来了!”孙不乐挥手应答了一句。</p>

三点八三米高的专用通道分界墙在飞行背囊使用者的眼里,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呀。</p>

那人飞跃过来之后,在地面上做了一个两秒钟的简短停留,也便就重新起飞了起来。</p>

他将飞行高度调整的恰到好处,就在孙不乐这群人的头顶上方大约三四米高的地方。</p>

飞行速度也始终与孙不乐保持一致。</p>

冲浪滑板专用通道右侧方位的弹跳跷专用通道上的那个人,可就没有那么舒坦了。</p>

三点八三米高的专用通道分界墙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p>

他要想轻轻松松的一下子就弹跳过来,除了力度要把控好之外,最最主要的就是要寻找好角度。</p>

弹跳跷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腿部平衡器,与冲浪滑板和飞行背囊一样,和人体密切接触的部分都是由纳米导纤来进行固定的。</p>

两条腿每一条上都被纳米导纤紧紧的固定着,弹跳跷还具有长短功能,用来弹跳的那一部分可长可短。</p>

最长三米,最短一米。特殊材质制成的跷杆在弹射的时候既具有超强的弹性,又在落地的时候具有极稳的减震性能。</p>

通过特殊的头套可以与弹跳跷系统建立连接,所有操作均可以使用语音指令。当然了,脚部也有微感系统,可以用来辅助调控弹跳跷的弹性指数。</p>

想弹得远一点,还是近一点,全屏这一双脚对微感系统的把控。</p>

弹跳杆的末端还兼具有轮滑功能,当操控者感觉到比较疲累的时候,就可以开启这项功能。</p>

弹跳跷就会变成滑行跷,只不过滑行的速度比起冲浪滑板来那可是要逊色上不少。</p>

弹跳跷的最大滑行速度仅仅只有每小时五十公里。</p>

对于初学者来讲,操控弹跳跷的最大障碍无非就是掌握平衡的问题。但是有了“傻瓜教程”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p>

“傻瓜教程”所倚仗的工具就是万能的纳米导纤,弹跳杆上的纳米导纤与弹跳跷专用通道之间有一丝很微妙的关系。</p>

那就是弹跳跷专用通道上设有专门的感应装置,这些小球颗粒状的特殊物质,既可以给弹跳杆提供足够的反弹力,又可以与弹跳杆上的纳米导纤产生吸引力。</p>

所以,只要开启了“傻瓜教程”,就算是再笨的初学者,想要摔倒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p>

当然了,对于高手来讲,特别是想要僭越专用通道的那些个心怀不轨者,是不屑于使用“傻瓜教程”的。</p>

看到飞行背囊操控者已经僭越到冲浪滑板专用通道的上方了,弹跳跷专用通道上的那位弹跳跷操控者很明显的有些按捺不住了。</p>

他也开始跃跃欲试,想要一把就成功的弹跳到冲浪滑板专用通道上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