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铲除秦桧之祠(1 / 2)

南园梦华 武义强 0 字 9个月前

 毀秦祠伸张大义

守母孝研读经书

你说到朱熹,我也说说这位老夫子。我以为,在处理唐严风化一案之中,他没什么大错,只是没把握好分寸而已。老人家正义感忒强,想杀一儆百。不想,这严蕊油盐不进,概不认帐,一下子弄巧成拙。

哎,四弟,不是说,还有陈亮在挑唆吗?

陈亮陈同甫是小弟之师,我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都是以讹传讹,恶意诽谤。

你是什么时候拜陈同甫为师的,这是昨回事?

此事说来话长,待会再吿诉你。还是先说说朱老夫子吧。

说起晦庵先生,他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叫他夫子。他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后来,全家南迁,搬至徽州府婺源县城南街。建炎四年(1130年)秋,出生在南剑州尤溪县城南,因城南有条名叫沈溪的河,乳名取曰沈郎,左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似北斗,加之天资聪明,出口成章,民间传说为文曲星下凡。

十四岁时,夫子父亲在上任途中,患病身亡。在太夫人抚养下长大,十八岁在建州中举,第二年中第五甲第九十名,准敕赐同进士出身,次年,吏部铨试合格,从此走上仕途。四十余年来,夫子仕途一直不顺,从未任过显要之职,总是在任职、罢贬、请辞中度过。自然,也无显赫的治绩。

然而,有一件事,值得大加褒扬。

什么事,小弟洗耳恭听。

也是他任浙东提举的次年春,在金华永康,朱熹眼见黎民百姓衣衫褴褛,面呈菜色,稻谷几近绝收,众多乡民因断粮而逃荒流浪,可自己推行的荒政,朝廷支持乏力,地方官吏草率应付,土豪劣绅变相抵制,以致收效甚微。此情此景,他心中犹如鞭笞,只得好言安慰乡民。

一日,朱熹领着随从在城郊察看灾情,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鞭炮声,朱熹颇为惊异,心想:值此灾荒之年,民不聊生,人心惶惶,谁家还有心思操办喜庆盛典?

寻声来到一座华丽堂皇的宗祠前,只见高檐朱瓦的大门上,书有“秦公忠献之祠”六个大字。

朱熹这才明白,此乃是奸臣秦桧的祠堂,就领着众人大步踏入祠堂大门。

祠堂之内祭祀仪式已经结束,众乡绅们正围席而坐,等待开筵欢宴。为首的族长见众人簇拥一位官员前来,连忙上前迎接让座。

朱熹坐定之后,气呼呼地问:“本官特来请教族长,今日是何盛典?”

族长满脸堆笑说:“今日乃先祖诞辰之日,小人受族人之托……”

朱熹打断族长的话,厉声问道:“请告知令祖名讳,有何功德受此享祀!”

族长高声说道:“先祖秦桧,位居宰辅十九载,功在社稷,赐爵申王,谥曰忠献。”

朱熹拍案而起,疾声问道:“请问本朝绍兴之初,首倡和议误国者何人?绍兴十一年,岳武穆惨死风波亭,又是遭何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