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太极高手(2 / 2)

朝会上,有些无关紧要的人听了,纷纷低头,忍着笑,赵咨砭气得一张脸发紫,他欲哭无泪,兄长将一家老小交给他,如今,赵家独苗出了这样的事,他如何对得起兄长?

噗通一声,赵咨砭跪在地上,嚎道,“皇上,臣的侄儿昨日从东山苑回来,几次寻死,老母也是悲痛欲绝,请皇上为我赵家做主啊!”

泰启帝朝赵菘看去,“元辅兼刑部尚书,这件事就交给刑部查清楚,务必要为赵家讨回公道。”

赵菘身为首辅,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了,他是万庆朝首辅,柄国十余年,深得万庆帝信赖,泰启帝继位后,他三次致仕,均被泰启帝驳回。

最后一次,泰启帝索性谕旨手敕道,“朕方切倚赖,先生乃屡以疾辞,朕不知为何?朕知先生竭力国事,犹不肯尽心辅佐朕,又是为何?”

赵菘焉敢再辞,拖着老迈身体,唯有越发尽责尽忠。

他国事尚且料理不过来,如今又添了这等事,偏偏,不管是顾铭臣还是赵迟,均是他的门生,手心手背都是肉,可见,泰启帝是要看他的热闹了。

泰启帝坐在御座上听了一会儿,他借口小解,从正殿出来,站在外面吹了一会儿风,吩咐秉笔太监,“拟一张旨意,封荣国公府贾琮为从九品伴读,不日进宫陪四皇子读书习武。”

秉笔太监宋洪忙应下,等皇上进了大殿,他才匆匆朝司礼监值房走去,掌印太监戴权正好在,吩咐几个随从小太监忙乎着。

“老祖宗!”宋洪恭敬地向戴权行了礼,戴权笑着客气地点头,“今日陪皇上上早朝呢,怎么这会子就来了?”

戴权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是大明宫掌宫,外朝称之为内相,内廷称之为老祖宗。

“皇上吩咐下来,说是要拟一份旨意,封荣国公府长房一等将军贾赦的次子贾琮为从九品伴读,不日进宫陪四皇子读书习武。我想着,四皇子如今已有两个伴读了,原先的两个,一个是南安郡王孙子,另一个是怀恩侯府公子,这又加一个……”

他笑呵呵地看着戴权,戴权先是一愣,又笑道,“既是皇上的旨意,难不成咱们还能抗旨不成?“

宋洪笑而不答,戴权便笑着道,“不论怎么说,先拟旨吧!”

见戴权带着人离开了,宋洪方走到了桌前,他略一沉思,笔落在纸上,如走游龙。

戴权去了大明宫,太上皇还在精舍里,坐在三清牌位下面的明黄蒲团坐垫上做早课,他将服侍的太监挥了下去,自己亲自上前去伺候。

“这一大早的,又有什么事?”

“皇上昨日出了宫,去了一趟东山,听说那边的花会局上,贾家的孩子得了头筹,做了两首好诗,皇上起了惜才之意,欲让贾家的孩子进宫给四皇子当伴读。”

“怎么不是给三皇子当伴读?”太上皇身形高瘦,穿着一身轻绸宽袍,束着道髻,他手持铜磬杵,清脆悠扬的铜磬声在宽敞的精舍里流淌。

“三皇子都十八岁了,那孩子年岁上不适合。“戴权服侍了太上皇十八年,小心谨慎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那孩子多大了?”

“下月满八岁!”

戴权从袖子里将贾琮做的几首诗递过去,那字行楷相结合,字迹飘逸,配着那诗的意境,太上皇边看边点头,欲起身,戴权忙上前先揉着太上皇的双腿,再扶着他慢慢地起身。

一阵风吹过来,太上皇颌下一片乌须飘飘,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进乳吧!”

“是!”

殿外,为首的女史元春端庄地走在前面,她的身后,一溜儿宫女端着人乳,捧着盥洗用具,迤逦前来。

两个小太监忙在南窗前的炕上摆上了桌子,元春先沐了手,端过了人乳,缓慢地放在太上皇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