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收买人心二(2 / 2)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0 字 9个月前

刘麒被江天越关押了五天,吃了不少苦头,心中对朝廷的忠义也没那么坚定了。

如果放在平时,刘广一定会斥责儿子不懂忠义,没有廉耻。可现在这种情况,他反而思索了一下这个提议的可行性,或者说,上梁山避难,已经成了他们一家唯一的活路。

“那梁山晁盖虽然放了我,却没有一丝招揽之意,贸然提出上山,就怕他们不接纳。”

刘广心中也有些忐忑,如果提出上山,结果被晁盖拒绝,那该多丢脸,而被拒绝的可能性还很高。

“父亲武艺超群,从军多年,梁山上有几人比得上?咱们肯去落草,他们应该大喜才是!”

刘麒说道。

武艺超群?刘广的老脸一下子红了。以前他也以为自己武艺不错,可先后被扈三娘、石秀、阮小七击败,他已经没有这个自信了。

而且自己费尽心机的过去,一头扎进人家的陷阱全军覆没,就像是百里送人头的蠢货,这或许就是梁山看轻自己父子的原因,以至于晁盖根本没有提出招揽之语。

怎么办?刘广下意识的看向了刘慧娘,那晁盖对阿秀如此宠爱,若是阿秀去求他一下,事情或许……

呸!呸!刘广赶紧将这个卑劣念头打消,自己怎么能让女儿去做这种事。

刘慧娘却从刘广的眼神中看出了父亲的矛盾。事关刘家一家人的生死,刘慧娘也豁出去了,她决定舍弃脸面再去求晁盖一次。

他应该不会拒绝我吧?应该,可能,大概,不会吧……

刘慧娘其实心中也没有底,但是为了给一家人信心,装出信心满满道:“此事交给我吧,我去求求晁盖,他一定会答应的!”

刘广父子对望一下,皆沉默不语。生死存亡关头,还得靠女人拯救,他们都觉得没有脸面。

可这又是最可能成功的方法。事关一家人生死,他们只能默认了。

母亲陈氏见状急忙打破尴尬,道:“咱们都上梁山也好,有了娘家人撑腰,阿秀也不会担心被欺负了!”

“娘,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样……”

一番商议之后,刘广带着刘麒护送刘慧娘找到晁盖。

刘广、刘麒赶紧跪倒行礼,既然有求于人,姿态就要放低一点。晁盖点头示意他们起身。

“呃,那个……”

刘慧娘也有些犹豫,自己上午刚求晁盖救回父亲,已经欠他一个大人情,现在竟然得寸进尺的,还要向晁盖提要求,连她自己都感觉张不开嘴。

可想到一家人的前途,看到父亲和两个哥哥期盼的目光,刘慧娘还是鼓足勇气道:“我父亲一家想要上梁山,你会接纳吗?”

“这个嘛......”

晁盖没有直接回答,而且是来回审视刘广和刘麒,看的两人冷汗直冒。

刘慧娘有点沮丧道:“好吧,我就知道有点强人所难了。”

“哎,罢了,既然你都如此诚心诚意的请求,那我也只好答应了。”

晁盖一副有些为难的说道。

刘慧娘和刘广、刘麒长舒了一口气,自己一家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终于不用亡命天涯,担心生死了。

刘广想到晁盖面对自己和面对刘慧娘时,截然不同的态度,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是让女儿提出来,若是自己提出来,一定会被拒绝的吧。

世事就是这么变化无常。如果十天前,有人让他归顺梁山,他会认为是奇耻大辱。可现在被梁山接纳,他却感觉十分庆幸。

时也,运也,命也!

刘麒想的却是,妹妹竟然如此受宠,晁盖竟然对她言听计从,那么以后自己上了梁山,多少也应该有点地位吧?还有在那俘虏营受苦的二弟,应该也能摆脱苦海吧?

恰在此时,扬眉吐气的阮小七来禀报,府库财富已经清点完成。

城内共有秋粮十万石,财税八万贯,刀枪两千余根,铠甲五百套,弓弩两百张,羽箭十几万支。

“走吧,让你们看看我梁山是如何伸张正义的,你作为此次最大的功臣,可不能缺席啊。”

晁盖哈哈大笑,翻身上马。刘广一脸茫然的跟随在晁盖身后,这下好了,彻底跟晁盖捆绑到一起了。

刘广重要么?不重要,他的个人能力既不突出,又充满了旧式官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无聊习气。

重要的真是他身上那层官袍罢了。他作为济州城投靠梁山官职最高的官员,象征意义非凡。

刘广的投降和江天越的龟缩不出,代表着整个济州地界官军抵挡力量的彻底屈服。

即便没有刘慧娘的请求,晁盖也会把刘广父子当成榜样,好好宣扬一番。

既然他们求情了,晁盖当然要趁机拿捏一下,再装作大度博一下好感。所谓推拉之术,有推有拉,眼泪哗哗嘛。

这不,粉丝+3,天命值+3。好处不就来了吗?

梁山入城以来,军兵严守军纪,维持秩序,秋毫无犯。让济州百姓感叹,果然不愧是天王的义军。

晁盖继续实行放粮的策略,每个人放粮一升,无论老幼,均可按人头领取,济州城内百姓十万余人,每人一升粮食,不过才放粮一万余石。

但这民心好感度,是蹭蹭的往上涨。

七月份第一次攻入济州城收获五千多民心。那时候百姓虽然感激晁盖,但多少还有点担心梁山势力不稳。

这第二次攻入济州,晁盖的声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梁山军力强大,势力稳固,连团练使都主动投靠,知尹老爷装聋作哑,各县默不作声。整个济州几乎都已经是梁山地盘。再加上这些小恩小惠,济州百姓一下给晁盖贡献了两万多民心值。

开着精神天眼不停扫描,看着满满的收获,天命源突破四万大关,晁盖嘴角的笑意就没有停过。

“想不到天王因为收下我这员大将竟然如此开心!士为知己者死,我以后要多尽心尽力啊。”

一路跟随的刘广暗暗想道。

“叮,亲和度+3”

“三个月不见,天王还是如此平易近人,见谁都带三分笑,果然不愧是为民请命、义薄云天的晁天王!”

周围领取粮食的百姓见状纷纷拜谢。

“粉丝+1,天命值+1”

“粉丝+1,天命值+1”

......

“那个可恶的晁盖一定是在嘲笑我不敢露面吧。”

躲在府衙内偷窥的江天越酸溜溜的说道。

“粉丝+1,天命值+1”

嗯?!

梁山兵马一边发着粮食,一边继续将收获运送出城。直到第二日中午才完工。

临走之前,又搜刮了一次州学,又抓了两百读书的年轻人回山。

有了上次调教的丰富经验,把这些读书人依照流程再走一遍,明年春天就又有两百儒匪可用了。

这个济州城,晁盖并不留恋,举起义旗才半年,积累还不够,占据城池的时机还未到。

之所以设计攻打济州,而不是同样空虚的东平,主要是时间来不及,只能二选一。

根据情报,京东西路的官府大军即将出动,济州城临近水泊,很大几率会作为官府大军的重要据点,先破此城,搜刮粮草,避免军资为敌所用。

一万两千人的禁军,人吃马嚼,加上路上运输消耗,一个月需要粮食一万多石。没了济州城这个据点的粮食储备,他们就只能靠应天府从其他州郡调运,既增加了官军的补给难度,又提高了梁山可操作的空间。

梁山水泊号称纵横河巷一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入冬之后水面结冰,官军根本不可能大规模行动。拖上几个月到开春。扩军之后的梁山人马将正面对抗这万人围剿。

拖字诀,用好了,同样妙不可言。

晁盖离城之前,对阮小七道:“再给刘师爷家悄悄送去三百两,这根线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