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起帆归航(2 / 2)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0 字 9个月前

阿骨打点了点头,面色不悲不喜,只是望着帐外,喃喃了一句:“汉人!”

对于刚建立的大金来说,辽国是个庞然大物。可在辽国之南,还有一个同样庞大,人口却十倍于辽,百倍于金的汉人国度。

“南朝也参战了么?”

阿骨打有些忧虑。

“陛下,前几日有个自称是从南朝宋国前来的使者,名为马植。说是要与我大金联合抗辽,被我安置在了辽阳城。这些汉人前后不一,这边说要助我们抗辽,那边却偷袭我们城池,分明是两张面孔的狐狸,不如杀之!”

负责外交事务的吴乞买建议道。

“不可!其中或许有些我们不知道的内情。可以让那使者过来,先听听他如何说。”

完颜希尹劝道。

阿骨打有两大智囊,表兄完颜撒改和文化人完颜希尹,女真部落族人大都勇猛善战,可都没什么文化。撒改和希尹是为数不多的聪明人。希尹更是在着手创造女真文字,更是被阿骨打高看一眼。

“就如希尹所说,先带过来听他如何辩解。”

阿骨打给事情定性,众将不敢有异议。不到一天,马植就被女真骑兵带着赶到了蒺藜山。

“莫非女真进攻受挫,想要我大宋援助?”

改名赵良嗣的马植想到。

去过东京汴梁的马植深知大宋的富庶。如果将大宋的富庶和女真的勇猛结合起来,辽国岂能抵挡!到那时,自己为汉人讨回燕云十六州,实现当时四兄弟在庙前的誓言,岂不妙哉!

一路开心的马植到了金军大营,见到了他心目中的反辽英雄阿骨打,口称陛下,态度恭敬。

在辽国时期,女真人是山里的野人,汉人是低下的奴隶,双方交集并不多,冲突远不如契丹与汉人的冲突严重。所以作为同样的反契丹人士,阿骨打带领女真人成功建国,而自己却带领汉人起义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植是阿骨打的小迷弟,对阿骨打充满了好感。

可惜,马植认为女真人是汉人反契丹的盟友,对方却认为汉人是他们继承自契丹的奴隶。

“跪下!”

女真将领粗野的将马植踢倒在地。

“我乃大宋使者,辱我便是辱我大宋,大金难道没有明理之人吗?”

马植大叫。

“不可无礼。”

完颜希尹阻止众将,然后用一口东北口音的汉话,对马植道:“既为南朝使者,那么我问你,为何言语诓骗,又偷袭攻占我方城池,杀我女真将士?”

“什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马植虽然很想说大宋武德充沛,但实际上他在汴梁待了不到半年就看出了那八十万禁军的成色。那样的军人也配偷袭女真城池,杀害女真将士?若他们真如此勇猛,又何须来求与你们合作呢?

“还敢狡辩!那些汉人跨海而来,有万人兵力,首领自称天王晁盖,杀我千名勇士,不是你们南朝军队,还是何人!”

“这.......”

这一下可把马植问住了,他从辽国投奔大宋不到一年,对大宋的将领非常陌生。有晁盖这样的名将吗?

等等,我好像在酒楼喝酒时曾听人说起评书,那主角便是叫晁盖的......反贼?

是反贼啊!

马植对晁盖了解的不多,急忙把评书中听来的情况对金国众将做了解释。最后说道:“那晁盖是我大宋的反贼,绝不是我大宋官军,请陛下明鉴。”

阿骨打和在座众将听的晕晕乎乎的

“什么?他竟然有长生天一般的神力,可以抓一条神龙去吐水淹没山岗?”

“什么?他竟然可以变成百丈高的巨人,手中握着百丈高的铁塔,一下砸死了一万人?”

“什么?他可以呼风唤雨,在水面上吹了口气,淹死了十万官军?”

“这还是人么?”

女真人都是刚从山里出来的部落,以前信奉长生天,现在他们开始接触佛、道信仰,对神神鬼鬼的事情深信不疑。听到马植讲的这些漏洞百出的评书故事,却信了个七八成。

“斡赛,你此去安东古城,对上晁盖,要千万小心啊,不如多带点萨满过去。”

阿骨打担忧道。

“陛下,我要花些时间去找大法力者随行,十天之约怕是不成了。”

完颜斡赛也有点忐忑。

众将也都面露难色,他们不怕刀枪弓弩,也不怕对方人多势众,但是对于鬼神之力,还是担忧的多。

马植看到自己讲完晁盖事迹,女真众将满脸发愁的模样,突然心中一惊,莫非那晁盖真的有腾云驾雾、跨海之术,带着大军打到辽东去了?

不可能....的吧?

而此时,他们念叨的晁盖已经坐上最后一班船,和安东军一起返回了皮岛。

“我离去之后,水军由阮小五负责,陆军由关胜负责,民政由乔道清道长负责。遇事三人商议。若有纠纷,由关胜将军决断。”

晁盖为自己离去之后的皮岛权力进行划分。

“遵命!”

阮小五、张横、张顺因为出海遭遇失败,虽然由晁盖带领救回了被俘的兄弟,但他们暂时没有脸面回去梁山,在海外负责黑山水军,就当是戴罪立功了。

幻魔君乔道清是个心思伶俐的,管理民政也有一些心得。三万多军民,可不是小数目。幸好有了足够的粮食和棉衣,再多挖些坑洞,足以熬过这个冬季。

关胜对于留在海外的决定还是挺满意的,他一直挂着关公后裔的名头,忠义二字,让他背叛朝廷归顺梁山之后很有压力,与其在中原纠结,不如在海外为汉人子弟拓展生存空间。

忠义非忠于一人一姓,而是忠于民族百姓,如此方为大丈夫!

遇事三人商议,可以互相牵制,避免一人刚愎自用。但出现纠纷,最后由关胜决断,则是晁盖对关胜能力的一种信任了。互相扯皮要不得,总归还是要有一人站出来主事。

安排好岛上诸事,晁盖带着将士骨灰和被俘虏来的四百水兵,乘坐两艘船返回登州。虽然这些水兵有些强烈要求留在皮岛,但晁盖还是坚持把他们带回登州。这是承诺,也是原则问题。将来会带他们再打过来,但不是现在。

“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海船南下,站在船头,晁盖对老者赵品和少年赵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