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位凝命筑基功成(2 / 2)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0 字 9个月前

《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乃是张牧之自家所领道箓,内载张牧之自家生辰名讳,所领职司,随身天官功曹及所领兵马等等。

修道之人只有受箓之后才能削去死籍,名登天曹,方可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

此《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乃正二品职衔,仅次于历代天师真人所领《上清大洞经箓》,一般授予下代天师承袭之人。

随着末法时代降临,天师府授箓亦不像古时那般严谨。

前几年倭寇之患时,张道生携徒离了龙虎山四处飘零,为了应酬各方人士,也曾为一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授箓。只是所授道箓最多不过三品,至于正二品、正一品职衔,从未外授。

道箓中有传度师、监度师、保举师此三师名讳、印信,断然无法作假,这也是时局平定之后,张牧之回归龙虎山承袭道统,驱逐伪道的凭证。

龙虎山张氏历经千年传承,有七十二房支脉,具体人数至今已无法估算。

张道生远走海外之后,祖宗基业和财富必然会被众人抢夺。

张牧之虽是天师嫡传,但毕竟年幼,唯有避居金陵才能躲过纷争。

只待天下承平之后,持《上清三洞五雷经箓》及祖遗阳志平都工印,借助人道朝廷之力,才有几分收回来的可能。

除了这些书册之外,木箱中还有一个尺余见方的紫檀盒子,是张道生临行时所赠。

张牧之将盒子打开,不觉哑然失笑。

“诸多人辛苦谋划,甚至是连童谣谚语的手段都使了出来,也不过是为了这些物什!”

匣中有些许银元,及十几条小黄鱼儿。

黄白之物虽被修行人视为俗流,却是乱世立身之本。

张牧之想到师父所说:“若事不可为,也可踏踏实实过一生”,顿时唏嘘不已。

除了金银外,内中还有左轮手枪一柄,子弹十余枚及书信一封。

张牧之拿起书信岔开,见纸上开头四字“牧之吾儿……”,不觉泪下。

许久之后,张牧之才平复了心境,站起身关上殿门。

夜色中,远处金陵方向的枪炮声传来。

张牧之坐在蒲团上,开始运转行气法门,搬运气血运行。

正一龙虎桩法乃天师秘传,习练之后能壮大气血,养育精神,乃上等筑基法门。

张牧之自幼修持此功,而今勉强能在静坐时引导气血运转三五个周天。

男子二八精气完足,如能修炼到心念一动,气血随时能在体内运行周天,便算是筑基功成。

筑基之后才可以修习练气法门,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由此蜕凡为仙,叩问长生。

若精气不足,强行修炼,不仅不能长生,反而会损神伤身,步入歧途。

也许真是冥冥之中祖师保佑,此次张牧之静坐行功,气血在体内运行七个周天后仍未停止,反而愈发顺畅起来,上至紫府,下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想来是机缘到了,筑基功成便在今日!”

张牧之按捺住心底升起的欣喜之念,以心念引导气血运行,渐渐深入定境。

心神谨守最后一丝清明,如同化为婴儿重回母胎当中,整个人混混沌沌,懵懵懂懂,不存不想,物我一如,圣凡同泯。

不知什么时候,金陵城方向传来的枪炮声逐渐消失不见。

待到卯时,窗外渐渐传来鸟雀啼叫之声,张牧之体内气血运行周天正好三十六次,张口吐出最后一口浊气,从入定中清醒过来。

张牧之站起身来活动手脚,只觉得身体轻盈,精神饱满。

打开房门遥望东方,群星已经隐退,天际云霞赤红如火。

张牧之突然停下动作,瞪大眼睛。

昨天进来时满院的荒草俱都消失不见,地面青砖干净平整。

院中多了一株两人合抱粗细的公孙树,枝头正萌发出点点新绿。

树下一口古井,井台洁净。

东西两边厢房也都完好,只是房门户紧闭。

张牧之回头,昨日收拢在墙角的干草枯枝都消失不见。

太上老君持芭蕉扇高坐神台,面容慈悲。

香案上烛台香炉、功德箱等一应俱全,还有个铜质莲花灯盏尚未熄灭。

所幸蒲团旁的行李箱仍在。

张牧之深吸一口气,心念一动,周身气血便自行在体内流转,正是筑基成功之兆。

“难道是道祖施展大神通,改天换地了不成?”

张牧之回身来到殿中,打开箱子,拿起一根小黄鱼儿及几枚银元,又将那支左轮手枪装好子弹藏在袖子里,然后穿过院子往道观外走去。

“且看看这到底是何方世界!”

院门东侧,灵官殿门户打开。

王灵官神像披金甲,一手持金鞭,一手捏法印,仪态威严,三只眼看着小道士打开了院门,离了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