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陈郡袁氏(1 / 2)

袁术天下 银苑书生 0 字 9个月前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

袁术在南阳之时,袁涣时任豫州孔伷帐下郡功曹。

功曹,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例:“沛县功曹,姓萧名何,与邦同乡,熟谙法律。”

闻曹、刘、孙、袁四家在西平大战,最后孙、袁击败曹、刘联军率众过境,孔伷忙不失迭的命袁涣箪食壶浆,一路款待迎入汝南。

袁术是汝南汝阳人,虽然汝阳更靠近陈国陈县一些,但汝南毕竟算是名誉上的豫州刺史治所,袁术不可能去距离曹操老巢陈留比较近的陈国,肯定会来汝南。

相比在酸枣见到的孔伷军势,现在排列在两旁夹队欢迎中的这些持戟兵卒,更像是普通的衙役,而非是将士。

与自己身后雄赳赳、气昂昂的将卒相比较,垂头丧气,一看就没什么斗志的这些人,袁术很是怀疑假使两军起了冲突,他们会不会转过脑袋就投诚了自己?

孔伷是个酸儒,是个四十多、五十许的博雅之士。

在两军前,他拱手施礼道:“后将军得胜归来,孔某有失远迎,还望海涵一、二。”

客套话放在以前,袁术能说就说,不说就不说,对于面前这个孔伷,他天生有股不太看得上的潜意识,因此,负手而行的袁术,只是微微点头,说了一句道:“公绪公,治理有方,我在南阳之时,就听闻豫州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名。”

这算是往脸上贴金了,豫州,不止是豫州乃至整个天下,自从黄巾起事以来,像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哪里得寻?

有感袁氏二公子这些年来长进不少,孔伷露出欣慰的神色,再次示意,道了声“请!”便引着诸人往城里走。

豫州治所汝南城,似乎缘由孔伷并非是一个酷吏,袁术进城之后,所见所得,便是一派祥和气息,少有带刀持杖的捷吏,更多是问道于盲的平头百姓熙熙攘攘的走来走去。

袁术皱眉,扭头对着一旁并行的孙坚说道:“人间哪有乐土在,孔伷这个玩法,迟早把自己给送了去。”

孙坚赞同袁术的观点,遂颔首说道:“豫州滨临荆、兖、徐、扬四州,孔伷如此不作为,恐后自身难保。”

袁术、孙坚两人的话并非是悄悄话,说的比较大声,漏进了前头的孔伷耳中,听得他满心是愤慨,却无可奈何。

不像这两位强势之主,麾下兵多将广,豫州刺史部,汝南治所是个文风极其兴盛的地方,像是许邵许子将这样的名士也一直待在汝南城里头。

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

孔伷自己也是这样的名士,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与许邵这样的人最合得来。

最初他为名士符融所举荐,在陈留太守冯岱手下作上计吏。

董卓掌权之时,为收买人心,大量任用名士,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的建议下,任命孔伷为豫州刺史。

袁术、孙坚两人如此说道,并非事出无因,只是敲山震虎之策也,汝南既是袁术的老家,也是将来兵进荆州、司隶的桥头堡,在进汝南城之前,两人早已经商议决定,假如孔伷不想放下权势,那么只能说声抱歉得罪了,用兵谏他下野。

这对他来说其实算是一件好事,本来就不是一个强势的诸侯,在乱世当中,像他这样的人迟早会完蛋,还不如在此之前,逼迫他让位,反正现在的豫州刺史有三,一个是他,还有一个周昕被袁术命俞渉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