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周公瑾敲山震虎(1 / 2)

 唐公府,后院校场,李敢手持大棒正与赵云约斗。马超领马秋观战。但见李敢吼声如雷,大棒横扫竖砸,赵云肃容接战,进退间从容自如。五十合后,李敢弃棒于地道:“兄长但使巧劲,令小弟憋屈无比!不比也罢!”

马超见此,笑道:“存孝力大,何人敢于撄锋?”

李敢撇嘴道:“主公谬赞了!若百合之内胜不得兄长,敢必败无疑!”

赵云道:“校场比试并非战阵交锋,存孝休得过谦!”

忽马秋上前问道:“李将军所言百合以外必败,此何意也?”

李敢道:“三公子有所不知,百合之后,敢已力竭矣!安得不败?”

马秋道:“若李将军尚有余力,是否便可击败赵将军?”

李敢愕然片刻,答道:“那是自然。”

马秋大喜!当即下拜道:“请李将军教我!”

李敢着慌,急欲扶起。

马超止之,道:“此为拜师之礼,岂能轻忽?”

李敢忙下拜道:“敢乃主公家臣,不敢受礼,遑论自称为师?”

马超闻说,扶起李敢道:“存孝忠勇,孤向以弟视之,子龙乃存孝义兄,亦孤之弟也,既然不便为师,便以叔父称之。”言毕,令马秋上前叩拜。

二将见之,感佩莫名,忙下拜,叩首道:“不可!若如此,纲常何在?!”

马超无奈,只得作罢。

忽亲军来报,言称大公子已从渔阳回返,眼下已入城。

马超闻报,即吩咐丁禄前往礼部,令羊衜妥善安置鲜于辅家小。。。

晚间,马超回府,杨氏谓之道:“日间叔明公遣人来报,休弟婚期已定。夫君身为长兄,依礼须得面见义山公。”

马超点头道:“为夫明日便往义山府上,娘子亦需随行。”

杨氏见马超竟欲亲自过府,遂问道:“夫君此举是否太过?”

马超道:“杨义山牧守凉州十载,使治下政通人和,人口繁茂。如此功臣,为夫自当过府,以显其功。”

杨氏言道:“夫君之言是矣!眼下铁弟、岱弟皆在长安,依妾身之见,不如一并完婚,夫君只需将义山公、德容公、伯候公唤入府内款待即可,省的来回奔波。”

马超见说,心道:“我也想省事啊!可是张既和杜畿的女儿一个十五,一个十六,都还是小姑娘,先养几年再说吧!”思及此,遂笑道:“铁弟、岱弟尚且年幼,不必急于一时。”

杨氏闻言,亦无不可,夫妻闲话几句,便即安歇。

次日,马超收拾停当,正欲前往杨阜府上,亲军报说李开求见,现于书房相候。

马超闻报,吩咐杨氏稍待,急入书房,问道:“文优有何要事?”

李开拱手道:“主公,细作来报,曹操让出南阳十二县,与孙策缔结盟约,现今孙策遣周瑜领军三万,已取上庸!若其取道子午谷,不需一月,便可进逼长安!”

马超闻言暗惊,忖道:“曹操这一手玩的漂亮,我本来与孙策井水不犯河水,这下好了,接壤了!要是周瑜真从子午谷给我来下狠的,那可就难受了!得好好谋划一下。”思及此,遂问李开道:“文优以为,我军该当如何?”

李开道:“周瑜兵少,未必轻进,然不可不防,以开之见,令一将领兵数千,前往谷口立营即可。即便周瑜来攻,长安救兵三日即至,谅无大碍。”

马超思之亦然,正欲下令,忽忆起一事,心下暗道:“诸葛亮和周瑜是冤家啊!不如问问诸葛亮有什么看法。”思及此,便令亲军往召诸葛亮来见。

少时,诸葛亮入见,施礼毕,拱手道:“未知唐公见召,有何吩咐?”

马超便将周瑜占据上庸之事细述一遍,然后问道:“孔明可有良策?”

诸葛亮略作思忖,答道:“回禀唐公,以亮度之,周瑜屯兵上庸,只为逼迫我军沿秦岭设防,致使兵力分散,无力南进而已,不足为虑。”

李开闻言,点头道:“孔明言之有理,然若孙策增兵上庸,继而挥军南郑,开料张鲁必败,一旦周瑜占据汉中,陇西诸地皆不得安宁矣!届时攻则山川险峻,雄关阻路,守则捉禁见肘,疲于奔命。且曹操若闻知,定起大兵再寇河北!似此如之奈何?”

诸葛亮微笑道:“张鲁虽弱,但亦拥兵数万,兼且各地易守难攻,周瑜岂能轻易破之?一旦事急,必遣人求援,届时唐公便可趁势取汉中矣!孙策固然急功近利,但周瑜足智多谋,鲁肃深明大略,岂能见不到此?故亮以为,唐公不必理会。”

李开道:“虽如此,但亦不可轻忽!唐公仍需调兵驻防。”

马超见说,下令道:“着丁禄领五千近卫铁骑,前往沈岭、子午谷一线巡防,其余各部按兵不动!”言毕,起身出书房,引杨氏直奔杨阜府上。

杨阜闻知,急出府门迎入,施礼毕,马超道明来意,杨阜感激涕零,再拜叩谢,留马超饮宴不提。

宛县,朝廷明旨已至,孙策得封吴公,遂于当晚大摆筵宴,邀众文武聚饮。正畅饮时,忽亲军入报,言称周瑜求见,现于侧厅相候。

孙策闻报,暗道:“公瑾驻守上庸,何事亲来?”思及此,遂急领鲁肃往见。

周瑜先行拜贺道:“恭喜主公晋位吴公!”

孙策挥手道:“公瑾不必多礼!夤夜赶来,有何要事?莫非马超来犯?”

周瑜道:“非也,只因上庸兵少,欲请主公增兵耳!”

孙策讶然道:“既非有敌来犯,何故增兵?”

周瑜微笑道:“瑜欲往长安一行,但恐张鲁趁机偷袭,故需增兵两万。”

鲁肃见说,忙接话道:“公瑾不可,眼下新政推行不顺,岂能结怨马超?再者,自上庸出兵,须得翻越秦岭,马超只需遣一将驻守子午谷口,公瑾如何得过?”

周瑜羽扇轻摇,答道:“若瑜假作挥兵汉中,马超如何应对?”

鲁肃道:“此举更不可行!若公瑾进击南郑,张鲁固然不敌,然其必入长安求援,届时汉中恐属马超矣!如此一来,岂非空耗钱粮,为马超做嫁衣?”

周瑜笑意不减,从容道:“待马超兵进散关,欲收汉中之时,瑜已亲统大军逼近长安矣!”

鲁肃闻言,先是一怔,继而恍然,问道:“莫非公瑾假作进击张鲁,实则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周瑜点头道:“子敬以为,此计若何?”

鲁肃摇头,忧虑道:“即便公瑾兵临长安,但不过数万兵马,又能奈马超何?”

周瑜道:“马孟起自起兵以来,鲜有败绩,然主公晋位,岂能不示之以威?使其不敢小觑东南!瑜行此计,只为敲山震虎耳!子敬勿忧。”

孙策闻言振奋,起身道:“公瑾此计甚合孤意!可速行之!”言毕,遣人传令吕蒙,调集两万大军,增援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