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节论杏林马超圆谎(1 / 2)

 长安城,马超再添两子一女,满心欢喜,宴请众官员后,即着手设立医学院,寻思府内医者虽无起死回生之术,但堪称良医,遂亲书“杏林妙手”四字,制成匾额,引张鲁等送往府内医者住处,欲聘用之!

入内后,马超躬身施礼,郑重称谢!

众医者受宠若惊,急下拜叩首,连称不敢。

马超逐一扶起,掀开覆匾之红绸,微笑道:“若非诸位施以妙术,只恐拙荆凶多吉少,故超特题字相赠,聊表寸心!”

众人见字,相顾愕然,张鲁期艾上前,拱手问道:“妙手二字,诸位名医当之无愧,但杏林二字何解?还请唐公解惑!”

马超见问,不由一怔,忖道:“杏林不就是中医界的别称吗?怎么张鲁连这个都不知道?”思及此,心下一咯噔,转念道:“不会是现在还没有杏林这个词吧!可天知道杏林这个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尼玛就不好糊弄了。。。”一时苦思无解,不由心烦意乱!为免冷场,只得干笑数声,道:“春寒料峭,我等何不入内再叙?”

众医者闻之,忙拱手赔罪,延请马超等入正厅奉茶。

不想张鲁再次出言询问。

马超无奈,遂佯作缅怀之色,胡诌道:“超幼时曾罹患眼疾,目力不及十步之外,然却因家贫,无钱医治。忽一日,家父听闻龙首山有隐士悬壶济世,且医者仁心,贫苦者分文不取,便携超跋涉数百里往求之。月余之后,方才入山,得百姓指引,寻至隐士居所,拜问毕,那隐士只略微观瞧,便予药五副,内服外敷,不出三日,即得痊愈。家父大喜,叩谢隐士大恩,许诺日后定然奉上诊金!隐士洒然一笑,言称其行医救人不图钱财,但解百姓之疾患而已,若定要相谢,便于后山植果树一株便是。家父闻之,即下山寻幼树,因时值深秋,故移栽杏树十余株于后山。自此后,但凡贫苦百姓,皆效仿家父,亦往后山移栽杏树。数年后,家父得授征西将军之职,便遣超携重礼,再赴龙首山,不想那隐士已不知去向,唯留后山杏林数十亩。超寻访月余,仍不得见,只能惆怅而归,自此引为憾事。。。”言及此,故作喟叹,继而起身面向众医者,再施一礼,接着道:“此次诸位名医治愈拙荆,本欲题“医道圣手”四字,总觉俗不可耐,忽忆起昔日龙首山之隐士,又思及后山之杏林,超便突发奇想,改题“杏林妙手”四字,以谢诸位救治拙荆,感念昔日隐士之恩。”

众人闻之,唏嘘不已,起身施礼,拱手齐声道:“唐公念恩重义,当为天下表率!”

马超连声谦逊,挥手示意众人免礼入座。

众医者却不落座,拱手再道:“即明杏林之意,我等万不敢领受此匾!”

马超见此,起身道:“此匾乃超特意答谢诸位,且另有一事相求,若诸位固辞不受,超何颜启齿?”

众医者闻之,忙道:“唐公但有吩咐,敬请直言,但凡我等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马超闻说,便将设立医学院,张鲁任山长之事据实告之,请其等出任教授。

众医者互视一眼,一年老者稍作思忖后,言道:“承蒙唐公不弃,我等定尽全力!但有一事尚请唐公见允!”

马超大喜!连声道:“还请诸位言之,超无有不允!”

老者见说,上前一步,指匾额言道:“在下以为,杏林二字大妙!可就悬于医学院正门,名之!”

张鲁闻之,点头道:“此议甚妙,鲁附议!”

马超微笑允之,暗自愧然道:“总算是忽悠过去了。。。”忽心下一紧!“坏了!杏树林是我杜撰出来的,万一他们要到龙首山游览,我到哪里变出一片杏树林?还几十亩?!”正忧急间,张鲁果然道:“未知唐公所言之杏林位于何地?鲁心甚向往之,欲往龙首山一游,还请唐公见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