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万女之夫(1 / 2)

 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司马炎激动地涕泪横流,端着酒杯感慨起都是羊祜的功劳。

相比孙吴的亡国,晋王朝的内讧应该会更精彩一些,因为孙吴本是将死之身,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晋王朝各个生龙活虎的文臣武将们互相扯皮倾轧,却是很戏剧性的。

身为远征军司令长官的贾充首先就做着与身份极不相符的行径,反复上书说伐吴之路困难重重,应该召回大军再作打算,另外要把张华腰斩以向百姓谢罪。司马炎固然不会斩张华,但又不肯得罪贾充,只说张华与自己意见一致而已。之后荀勖跟着上书请求同意贾充的意见,被司马炎无视了。

前线的杜预听到宫中的消息之后倒吓得不轻,生怕司马炎一时动摇而同意了贾充不合理的要求,紧急写就一篇长文送去洛阳。

而与些同时,孙吴亡国的战报也一同到达宫中,所有争论都宣告平息,贾充既惭愧又恐惧,亲自到宫门请罪,司马炎只是笑着予以安慰,不作追究。

此事虽了,王濬与王浑却正争得热火朝天。

就在孙皓投降之前,王浑正驻防在长江西岸犹豫不前,王濬则顺着长江一路直抵南京城西的石头城,很快孙皓带人扛着棺材到了王濬大营,王浑这才后悔不已,原以为孙吴会做最后的抵抗,想不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收降。

事情经过很清晰,但王浑不甘心如此天大的功劳落在别人手里,便想方设法地打击王濬,因王浑的儿子王济是司马炎的女婿,所以朝中很多人都支持王浑,主管的官员甚至建议将王濬押解回洛阳接受军法审判。

王濬是从三国时期过来的,知道当年偷度阴平的邓艾最终是什么结局,自己和他的遭遇突然变得出奇的像,于是也怕无辜被害,便不停地上书司马炎将伐吴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交待出来,不求什么赏赐(一把年纪了也没什么特殊需求),但求能被理解。

争执了一个多月之后,事情总算平息,司马炎选择相信王濬,毕竟他与羊祜、杜预这些人都是最初支持伐吴的,而且在了解了伐吴经过后也大概知道了二王之间的恩怨,索性谁也不作处理,以免影响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

事后参与伐吴的官员都得到了赏赐,王濬升任辅国大将军、封为襄阳县侯,杜预封为当阳县侯,晋封关内侯张华为广武县侯,羊祜的正室夏侯氏封为万岁乡君,其余人等各有相应封赏。

但世人都知道王濬的功劳最高,结果封赏却最轻,百姓多为其愤愤不平,国立大学教授秦秀等人上书司马炎申诉了王濬的冤屈,司马炎无奈再升任其为镇军大将军。

至于亡国皇帝孙皓,虽然坏事做绝,但并没有得到世人所说的“恶报”,反倒在本年4月28日被封为归命侯,即便没了一国之君的荣耀,仍旧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哪天心情好了还能随意杀人取乐,与往日无异。

就在为孙皓封侯之后的第2天,司马炎下令大敕天下,并改年号为太康,特别准许全国人民大吃大喝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