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前燕没落(1 / 2)

 就在前秦和前凉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前燕也开始不安份了。

与这两个老朋友不同的是,前燕并未出现叛乱份子,也没有受到外敌骚扰,唯一的问题在于领导班子的异动。

燕帝慕容暐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国家机器能够平稳运行,完全仰仗几个得力的重臣辅佐,但从365年开始,两根最关键的顶梁柱相继倒塌,无疑对前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365年4月9日,前燕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武平公封奕在家中逝世,这位四朝元老一生对前燕忠心耿耿,而且为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前线的那么多精彩战役,与后方的安定是密不可分的,一定意义上来说,后方的局面对战场形势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亚于统帅的随机应变。

所幸前燕尚有多位老臣在世,慕容恪任命最高监察长阳骛接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高级咨询官、高级国务官皇甫真则顶了最高监察长的缺,并兼任立法院副总立法长。

阳骛也是四朝元老了,从慕容廆时代就开始在政坛活跃,一直到了慕容暐,可谓德高望重,包括慕容恪在内,以下所有官员,见了面都会向他下拜。

所谓伴君如伴虎,接连和四只猛虎相处,还能全身而退,但凡这样的角色总是有常人想象不到的过人之处。阳骛的秘诀在于谦虚谨慎,待人恭敬有礼,为人很敦厚,教育子孙也十分严格,自己保证不犯事,又没养出坑爹的倒霉孩子,仕途顺畅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阳骛靠得是完美的情商,那么皇甫真则是以智商见长,眼光毒辣,待人接物精明到了极致,又非常有远见,就像下象棋时一眼就能看到未来五步的那种感觉。当然他们只是各有所长,但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是寻常人不能企及的。

看着这帮老家伙们渐渐力不从心,青黄不接的难题日益突显,但慕容恪心里清楚得很,前燕并非真的人才凋敝,只是真正的角色没有得到重视而已,老弟慕容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若是慕容俊多活几年,慕容垂必然早早被放逐了,所幸慕容俊早死,但活着的慕容评和可足浑太后,这两个决定朝廷的大人物,仍对慕容垂心存厌恶,这是慕容恪最为担心的。

实际上在夺取洛阳之后,慕容恪已开始为慕容垂辅路了,当时任命左翼禁卫指挥官慕容筑为洛州督导官、镇守金墉,吴王慕容垂为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军区司令长官、征南大将军、荆州州长,配属武装部队一万人,驻守鲁阳。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即使慕容恪全力支持慕容垂,但如果慕容评和可足浑太后不认同,仍然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