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唱筹量沙(1 / 2)

 拓跋焘原来的计划是先扫平胡夏,然后大举反攻刘宋的北伐军,但北魏的戍边将领们并没有耐着性子等候皇帝,就在拓跋焘攻打平凉的同时,冠军将军安颉,已从委粟津渡河南下,向金墉发起猛攻。

金墉好多年没有整修,防御工事破败,而刘宋刚刚占领城池,守军并没有充足的粮食,防卫司令、建武将军杜骥,打算弃城撤退,又担心受到军法惩治,于是想出一个阴险的法子。

当年刘裕北伐时,把留在洛阳的皇家巨钟和钟架运回江南,不幸的是,中途有一只巨钟沉入洛水,刘义隆这次特别给副将军姚耸夫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率一千五百人,前往打捞遗留的巨钟。

杜骥的法子就是把姚耸夫拉来垫背,派人骗他说:“金墉城已经修缮完毕,粮食也很充足,唯一缺乏的只是兵力,而今胡虏南下,我们应同心协力,等建立大功,再一起去打捞不是更有效率吗?”

没人会拒绝建功立业的机会,姚耸夫当然也不例外,天真地以为这个杜骥真是活雷锋了,既把功劳与自己分享,还帮忙完成找钟的任务。

但当一千多人兴致勃勃地赶到金墉,惊奇地发现城池破败之严重,根本无从据守,姚耸夫这才知道被杜骥骗了,于是赶紧退出。

而姚耸夫不知道,就在他赶往金墉的同时,杜骥已另从他路快速南下撤退。

430年10月23日,安颉顺利攻克洛阳,屠杀刘宋的留守将士五千多人。

另一方面,杜骥火急火燎地到了建康,来了一个恶人先告状,报告刘义隆说:“我本来要拼死守城,可是姚耸夫一进城,掉头就跑,以致军心涣散,实在无可挽救,所以也不得不撤退。”

刘义隆大怒若狂,下令把已经退到寿阳的姚耸夫就地逮捕斩首。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可怜的姚耸夫因为自己的侥幸心理,把命都搭进去了。

当然更可恨的还是杜骥,姚耸夫固然是被军功迷失了心智,但起码还是有上进心,也并没有危害旁人,杜骥却是残忍地出卖自己的战友,其行径令人发指。

作为西晋名臣杜预的后人,杜骥当真是辱没祖先,不过朝廷并未深究此事,他最后竟然还善终了。

攻陷洛阳后,北魏埋伏在黄河北岸的各军,迅速在七女津集结,开展下一步的行动。

刘宋北伐军前锋司令官、右将军到彦之,唯恐魏军主力也借着攻势渡河,于是派副将军王蟠龙逆流而上,掠夺北魏的船舰,试图牢牢把握制水权,将魏军隔绝在黄河以北。

但到彦之失算了,王璠龙带队刚刚抢滩登陆,便遭到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王璠龙更是当场被杀。

就像是拳击比赛,你一拳我一拳,总是交替进行的,一旦某人有了连招的机会,意味着比赛也即将进入尾声。

宋军因为刘义隆的安排,主动出击的招数有限,魏军很快就开始反击,而且这一击就不可收拾,如排山倒海般涌向对手。

安颉和龙骧将军陆俟,简单向中央汇报了一下战场的情况,接着就联军进攻下一个据点——虎牢,并于当天就宣告攻克,刘宋守将、司州督导官尹冲率残兵败将缚手请降。

驻防须昌的到彦之,听说洛阳和虎牢相继失陷,各军纷纷溃败,发自肺腑的惧意,让他整个人都不好了,当即打算撤军。

殿中将军垣护之上书劝阻,并提出了积极建议:“从前有些人年复一年不停地攻战讨伐,丧失大军,丢掉粮秣,可是仍奋勇出击,不肯轻易向后撤退,何况今天青州丰收,济河粮运畅通,士卒强健,战马肥壮,战斗力并没有受到伤害,如果白白放弃城池,坐视成功的大业瓦解,岂是朝廷托付重任的原意!”

垣护之是垣苗的儿子,垣苗是刘裕时代的边疆大吏,奉命驻防黄河济水一带,功高卓著。

到彦之却并不肯接受,打算烧毁船舰,徒步南下。

安北将军王仲德也劝说:“洛阳陷落之后,虎牢势难固守,这是自然的形势,而今胡虏距离我们还有千里之遥,我们在滑台还拥有强大的兵力,怎么吓成这个样子?如果仓促之间舍弃船舰,改为徒步行军,士卒必将纷纷逃散,到时局面会彻底失控的!”

到彦之原本眼睛就有病,征战多年变得越发严重,将士们很多也患病,到彦之便以此为借口,终于说服随行的各将领,把船舰全都焚毁,并且抛弃所有装备辎重,徒步退往彭城。

没过几天,兖州督导官竺灵秀也放弃须昌,向南逃往湖陆,于是青兖二州全都陷入混乱。

长沙王刘义欣正在彭城驻防,将领们恐怕魏军尾随北伐军涌入,纷纷劝刘义欣放弃彭城,返回京师。

刘义欣倒是表现出极大的魄力,誓死保卫城池。

彭城方面倒是多虑了,魏军忙于料理黄河流域的刘宋残余势力,倒不至于轻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