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直指和龙(1 / 2)

 432年6月17日,拓跋焘一声令下,正式向北燕发起进攻,事先让5岁的太子拓跋晃主管朝廷机要(当然是挂名了),派政府左副行政长官安原和建宁王拓跋崇,一起驻防漠南,防备柔然入侵,另派散骑侍从官邓颖,到刘宋报聘,防备刘宋的偷袭。

一个月后,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濡水,派安东将军奚斤,调发幽州人民,以及密云境内的丁零部落一万多人,运送攻城武器,穿过南道,与大军在北燕国都和龙城下会师。

虽知这天总是要到来,但冯弘还是异常惊恐,拓跋焘抵达辽西后,冯弘立即派执法监察官运送牛肉美酒,前往慰劳军队,乞求和解。

若是他早几年称藩求和,或许能免去干戈,然而此时的北魏已无大的威胁,拓跋焘一心武力统一北方,就算冯弘磨破了嘴皮子,终究不能逃过此劫。

北魏兵锋所向,北燕石城等十个郡,先后投降,拓跋焘征发新归附的居民三万人兴筑城墙,挖掘壕沟,重重包围和龙城。

8月,冯弘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万般无奈之下,硬着头皮派数万人出城迎战。

然而敌我气势差异明显,燕军不过只挨了一个回合,便被北魏昌黎公拓跋丘击败,死一万多人,北燕政府行政官高绍,率一万多家退守羌胡固。

北燕本已失去大片领土,这一战更是把国内的精锐耗殆尽,拓跋焘乘胜进攻,成功击斩高绍,其他各路兵马也都旗开得胜。

至此北燕国境内的大半郡县全都被北魏占领,拓跋焘先把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莬六郡的居民三万户,强迫迁到幽州,然后继续围攻和龙。

北燕政府行政官郭渊,力劝冯弘赶紧向北魏呈递降书、献出女儿、充当藩属,以避免灭项之灾,但冯弘却对此绝望了:“两国之间结怨已久,互相痛恨的程度何其深刻,投降也不免一死,不如坚守以待变化。”

此时北魏国内果真出现了变化。

拓跋焘向来有恃无恐,行事极为洒脱奔放,大军全都用来攻打城池,保护御驾的禁卫将士也加入战斗,留在行宫的人很少,防御力量单薄,一场变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刘宋将军朱修之被俘后,拓跋焘为了嘉许他的坚守不屈,特别把一个皇族的女儿许配给他,并加授云中防卫司令之职。

作为俘虏,这种待遇当然已经够可以的了,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分析,抛弃家国,而在异国他乡卑恭屈膝,显然并不是最佳的结局。

就在拓跋焘围攻和龙的时候,朱修之发现了某种机会,阴谋联合南方的汉人,刺杀拓跋焘,然后逃奔和龙,再乘船回到故国刘宋。

计划不错,足够让人热血沸腾,但其中有个关键因素,就是能否得到南方同胞的支持。

当时毛修之担任冠军将军,在南人心中的地位和威望都是首屈一指的,也随大军出征,朱修之便把计划告诉毛修之,希望能一起完成大事。

二人重名,倒也是难得的缘分。

可惜毛修之到北魏的时间已很长了,且在南方并无牵挂,千方百计地南归,其实看不到半点好处,甚至连心理的归属感都没有,所以无意卷进这场灾难,甚至反倒向北魏告密,以致朱修之被迫提前逃往北燕。

虽然没能成功暗杀拓跋焘,但冯弘得到这样一个救兵,仍旧欢喜不已,立即让朱修之南下,并向建康当局汇报辽东的局势,希望能得到救援,声援一下也是好的。

朱修之于是阴差阳错竟得以安然回国,刘义隆任命他为禁宫侍从长,但因刚与北魏达成和解,所以并没有派出兵力北上。

北燕迟迟等不到南方的讯息,渐渐开始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