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祸起萧墙(1 / 2)

 与北魏国情不同,自从檀道济被杀,刘宋朝野上下陷入一片寂静。

寂静的意思是没人敢提出什么战略主张,没人敢有大的动作,文武官员但求相安无事,每天朝九晚五过日子,尽量避免牵涉任何的风波,起码能挨过风头436年的风头。

这一情形持续了三年之久,这三年里,官员的创造性遭到极大遏制,人人自危,每天混吃等死,国家发展也遭到挫折。

也许是感受到了朝廷的紧张气氛,437年4月,蜀中变民首领赵广、张寻和梁显,一起拉着手向益州州政府投降,并交待了蜀王程道养的藏身之所,政府军将领王道恩,大为惊喜,当即派人斩杀程道养,并把人头送往建康,蜀中由此彻底平定。

赵广等人不久重新上山为寇,但毕竟已没了当初的破坏力很快就遭到镇压,完全从历史舞台上谢幕。

到了439年,檀道济留下来的印记已几乎消失不见,国内官民也差不多从惊恐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朝政也渐渐恢复了正轨。

正月25日,刘义隆下诏,擢升宰相刘义康,晋升最高统帅兼宰相,南兖州督导官、江夏王刘义恭,晋升最高监察长。

一个多月后,衡阳王刘义季也迎来了升迁,出任荆湘等八州军区司令长官、荆州督导官。

按照当年刘裕的遗诏,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依照长幼次序,出任荆州督导官,临川王刘义庆并非刘裕的亲生儿子,但因才华出众,已在荆州长达八年,朝廷一早打算物色一位继任人选,依照长幼次序,应该轮到南谯王刘义宣,但刘义隆认为刘义宣的才干过于平庸,人格也很卑鄙,所以不肯让他担任。

因为和朝臣的关系非常不好,缺乏起码的信任,刘义隆几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自家人身上,兄弟儿子是其最坚实的后盾。

而在兄弟和儿子之间,当然是儿子更受他的重视,尤其是太子刘劭。

刘劭是刘义隆在为父亲守孝期间造出来的,既是长子,又适逢敏感时期,印象深刻,所以对于这个儿子,刘义隆极为宠爱。

按照古时礼法,为父母守孝三年期间,除了不准胡吃海塞,还不能过****当时刘义隆正值青春年少,肉可不吃,酒也能不喝,终于不能挨过这一关,于是刘劭就这样尴尬地来到人世。

为了顾全名声,刘义隆采用瞒报的形式,一直到丧期结束,才宣布儿子降生的消息,所以刘劭的实际年龄要比户口上大个一两岁。

本年,刘劭户口年龄也已满16岁,于12月16日,正式举行加冠礼。

早在一年前的4月,在刘义隆的安排下,刘劭便娶了已故禁宫侍从长殷淳的女儿为太子妃,如今又行加冠,意味着太子爷终于成为一个男人了。

刘劭长得眉目清秀,喜欢读书,还精于骑马射箭,又喜欢结交宾朋,当真是光彩照人的储君,刘义隆越发喜欢这个儿子,无论他想做什么,刘义隆一定听从,并特准东宫可以建立武装部队,组织羽林军。

似乎任何一个孩子,在受到无尽的溺爱之后,总是难免跑偏,刘劭并非圣人,骨子里更没有仁义道德的基因,得到父亲的万千宠爱,渐渐开始迷失自我,为将来的彻底堕落,埋下了伏笔。

刘义隆的好兄弟刘义康,比刘劭堕落得更早。

他的处境与刘劭差不多,都是朝中红人,刘义隆的心腹,但刘义康的年纪更大,阅历更丰富,受到社会的污染更严重,野心也更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刘义隆对刘义康的底细了如指掌。

刘义隆在皇位上坐了近二十年,早就修炼得老奸巨滑,而且他早就发现刘义康的不安份,所以在诛杀檀道济之后,他便一直密切关注着刘义康的行为举止,最终他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刘义康必不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