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阳谋(1 / 2)

大唐闲人 疙瘩 0 字 9个月前

 现如今大唐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依靠的丝绸之路,进行陆路运输,依靠大唐的商贾还有西域商贾们,用骆驼将货物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进行运输。

这样的贸易量并不大,大唐想要的好东西,每年运至大唐的很少,而大唐的特产,西方人很想要,但是却输出的也很少。

想要让大唐富裕起来,那就需要另辟蹊径,开拓海上贸易路线,一条船的运力,要远超一个大型的驼队的运力,而且运输费用也要比陆路运输费用低得多。

如果海贸兴盛起来的话,那么未来大唐各地特产,便可以通过海贸输出到海外,这可以让大唐赚到很多钱,也可以达到富民的目的。

虽然徐淼被李二下旨在家禁足,可是徐家大少出生之后,李二还是把徐淼招入宫中密谈了几次。

徐淼对李二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最终让李二下定了决心,鼓励海贸。

徐淼告诉李二,兴商对大唐来说,必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遏制世家门阀以及勋贵还有地方豪绅们对土地的兼并。

历史上往往一个朝代最终走向没落崩溃,都和世家门阀以及勋贵阶层还有地方豪绅无限制的兼并土地有关。

这一点其实无需徐淼废话,李二饱读史书自然也心知肚明。

虽然大唐立国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现在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生贵族阶层以及老的贵族阶层开始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这其中也不乏佛道两家对土地的兼并。

之所以有钱人会对土地表现出无止境的贪婪,最主要的原因不过两条,一是根深蒂固的对土地的渴求,希望占有更多的土地,来留给自家的后人。

其二就是有钱人来钱相对庶民百姓太容易,当赚到了钱之后,却又不知道钱该怎么花,除了满足自身的骄奢淫逸和培养族中子弟之外,却再找不到花钱的法子。

经商这种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就算是有钱人大多都经商,可是并不是每家都能赚钱,更何况经商具有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血本无归。

所以基本上有钱人一旦有了钱,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的买地买地再买地,哪怕是地价很高,他们明知道产出在短时间根本赚不回来,也依旧挡不住他们对土地的贪婪。

现如今他有一计,那就是通过兴商,不但可以让那些有钱人的钱有处可去,而且还会让他们兼并的土地成为他们手中的废物。

李二听徐淼这么一说,顿时就来了精神,他其实作为世家门阀出身,对徐淼所担忧的事情非常清楚。

而且李二也早有这种隐忧,很清楚大唐若想国祚绵长,就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不容出现藩镇割据,二是不容出现以前那样大规模土地兼并的问题,第三就是要解决世家门阀在朝野的影响力。

徐淼之前给李承乾展示的那种印刷术,其实就是在挖世家门阀以及勋贵们的根基,一旦开始在大唐各地开设蒙学,让寒门子弟和平民百姓的孩子开蒙,并且将读书的成本压下来,那么未来朝廷取士便不再受那些世家门阀的控制。

当朝堂上寒门士子逐步取代了世家门阀之后,那么就是把世家门阀扫入垃圾堆的时候到了。

虽然这可能需要很长一个过程,大概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但是现在开始做,都不算迟,李二知道,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以前他从来没想到过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试过拉拢打压分化等等手段和想法,唯独没有想到用这种方法。

可是当李承乾把徐淼印的那本弟子规摆在他面前,告诉他这本书是如何被印制出来的时候,他才忽然意识到,这恐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需要刀光剑影,不需要拉拢分化,也不需要尔虞我诈,只需要让读不起书的人读得起书,那么就彻底打破了世家门阀对于读书权的垄断。

那些世家豪门有什么可值得自豪的?其实说到底,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读书权的垄断,只要打破了他们对读书权力的垄断,那么迟早有一天,他们都必将荣光不在,从此泯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