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北方战场(2 / 2)

有一说一啊,军中胜败不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输的时候.虽然输的狼狈点,但那个叫张溪的小辈,确实有些过于嚣张了。

这么嘲讽一个老将,多少让张辽和臧霸也心有戚戚焉。

所以嘛,曹仁要进攻,他们真的不好劝说什么。

而张溪要的,就是曹仁的这个进攻。

曹仁兵力太多了,不想办法消耗掉一点,对防守方是相当不利的。

而这年头,最有效的消耗敌军办法,一个是在野战击败敌军.这个有点困难。

另一个,就是吸引敌军攻城了。

所以啊,真不是张溪不厚道的非要拿曹仁的黑历史说事儿,他要的,就是让曹仁主动进攻。

而曹仁这次出兵叫阵,带来的士卒其实并不多,不过万余人,主要目的本来就不是攻城,因此攻城器械的准备也不足.仓促攻城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后,曹仁慢慢的冷静下来了,而张辽和臧霸,也在这个时候劝说曹仁。

“将军,军中无备,不可轻攻啊!”

这是张辽劝说曹仁的话。

“将军,以怒兴军,兵家大忌,还请将军明察啊!”

这是臧霸劝说曹仁的话。

虽然吧,曹仁觉得臧霸劝说自己的话很刺耳,好像自己是那种不通军事,以怒兴兵的莽夫还是张辽说的对,这次出兵的目的,本来就不是来攻城的。

曹仁到底也是大将,尤其在脑子还算冷静的情况下,曹仁也是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再说,曹仁不想收兵也不行了,就砸曹仁率军攻城的时候,关羽已经命令关平率领了一支数千人的士卒,出现在樊城东侧不远处了.很显然,这是寻找机会攻击自己的侧翼,给守城方减轻压力来的。

这也让曹仁意识到,不解决掉关羽的威胁,自己想要围攻樊城,把张溪小儿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冷静的曹仁下达了正确的军令,暂且收兵回营,休战。

回营后,曹仁冷静的思考了好一会儿,最终决定,分兵。

分兵两万给张辽,让他领兵另立营寨,跟关羽对峙,牵制关羽的行动。

曹仁也是想明白了,关羽这个人不好对付,自己就算全军而上,要想彻底击溃关羽,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但是,如果只是拖延住关羽救援樊城的步伐,或者牵制住关羽的动作,给自己进攻樊城创造机会,这个倒也是能办到的。

只是,要牵制住关羽,那也不是普通的将军能做到的事情起码曹仁不觉得,臧霸能做到这点。

但张辽真的可以。

张辽是曹军中,除了诸曹和诸夏侯外,第一个镇守一方的外姓将领,而且还是以一城挡一方,这本身就说明了张辽的能力。

再者,张辽跟关羽的交情那是真的好,他对关羽也是非常的熟悉,由他领兵去牵制关羽,再合适不过。

至于张辽会不会因为跟关羽关系好而放水.这种事情,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张辽和关羽的人都不会相信。

别说曹仁不信,就是关羽和张辽本人,都不会相信对方会给自己放水。

战场之上,各凭本事,岂能因私废公。

就这样,关羽突然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张辽,亲领两万大军,在自己的对面不到十里处安营下寨。

在搞清楚张辽到来的原因后,关羽也是一阵无语.那个小子,守城就好好的守城嘛,刺激那个曹仁干什么?!

如果一直是曹仁领军当统帅,不分兵的话,那么以曹仁的能力,想要攻破有犄角之势的樊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现在好了,你在城楼上骂了曹仁一顿,爽快是爽快了,可人家曹仁也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还让张辽单独领军来牵制自己了。

关羽到不是怕了张辽,哪怕是张辽领兵牵制自己,关羽也有信心可以支援樊城。

但到底不会跟之前那样顺利,想怎么出兵就怎么出兵,想怎么支援就怎么支援了。

这就意味着,张溪必须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单独面临曹仁带领的四万余人的进攻也不知道张溪能不能扛的住。

就在关羽琢磨着,用什么办法才能快速摆脱张辽的威胁张辽突然派来使者下属,说是在第二天,邀请自己出阵答话。

老朋友相邀嘛,又没开打呢,关羽倒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两个人就这样,在第二天的两军中间,设置了一张案几,两人坐下来,忆往昔,说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但基本都和军阵无关两人都上了年纪了,见一面更不容易,说点这些事儿,倒也正常。

再然后,还是张辽主动跟关羽拱手告别,回到己方阵营后,当众宣布,“今为国家事,某不敢以私废公,故此告令全军——斩羽头颅者,赏千金。”

关羽闻听此言后,很是吃惊,毕竟刚刚才回忆了一下过去,叙了一下友情,你突然翻脸,多少有点让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但关羽到底是关羽,立刻明白了张辽的用意,同时也微妙的看着张辽,想了一下,也当众说道,“老夫亦不敢有负主公所托,却也不愿失朋友之义,故在此高令三军——生擒辽者,赏万金。”

张辽顿时脸色一变.最后默然拱手,缓缓退兵回营。

第一回合隐秘交锋,关羽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