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汉中之战落幕(2 / 2)

其实吧,现在的局面,要破解,是有一个办法的。

关羽那边可以暂时不管他,只要打下樊城,整个襄樊的局势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樊城属于襄樊防守体系之一,襄阳可以随时给樊城提供粮草军械,甚至兵员补给.要打下这个地方,除了用人命堆,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本来曹仁的霹雳车是个好主意,但奈何对面的投石车好像更犀利.现在没办法了,不用人命堆的话,就只能这么僵持着。

可如果用人命去堆的话不说要堆多少人命的问题,就这个损失,曹操能受得了?!

襄樊这个地方,曹操前前后后已经投进去近十万兵力了,连徐州兵都调来了,这要是再往里面堆人命.曹操也损失不起的。

曹仁其实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再三的跟张辽和臧霸问计,其实就是老狐狸打算甩锅。

但张辽和臧霸哪个不是老狐狸出身啊。

张辽还算厚道,就是劝曹仁以军心不稳为由,暂时不要进攻,同时等待汉中方面曹操的进展如何,再做打算。

而臧霸就比较坏了直接一杆子把这事儿捅给曹操,让曹操做决策,那咱们不是什么锅都不用背了么?!

有一说一,臧霸后来会被曹丕剥夺军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主意,看着不错,但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大概率是要骂娘的。

什么事情都要他曹操来决策,养你们这些大将是干什么吃的?!

曹仁当然知道这事儿不能捅到曹操那边去,否则就是他曹仁,也免不了要被曹操给斥责一顿.因此,曹仁还是决定,采用张辽的计策,一面安抚军心,一面静观其变。

就这样,正月后半月的襄樊战场,反而是陷入了一场诡异的安静之中。

而于此同时,汉中方面。

曹操现在确实有从汉中退兵的意思了。

汉中现在天降大雪,导致从长安到汉中的补给越来越困难,而刘备,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管你怎么跟他对战,他就是这么拖住你,打不死,打不垮,但他偏偏能拖烂你。

这让曹操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说赤壁之战。

有时候啊,曹操也在想,如果当初听了刘晔的话,拿下荆州后见好就收,引兵北还,是不是就不用面临赤壁一战,现在是不是就已经一统天下了。

在赤壁的时候,曹操其实是知道自己的军队常年征战,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程度了,但当时的曹操选择了硬扛一下,结果就在赤壁遭遇大败。

而原本已经狼狈逃窜,几无容身的老对手刘备却因此一路崛起,现在更是有了跟自己硬拼,争夺汉中的资本了。

现在的曹军,其实跟赤壁那会儿差不多,也到了强弩之末了。

汉中之战,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一年多了,兵士们非常的疲惫,汉中这地方,都快被打残了。

本地的粮草补给早就已经耗尽,现在所有的粮草都必须从长安调过来,路途遥远不说,大雪封路更是让补给变得困难异常。

现在唯一还算不错的消息是,曹洪在陈仓道拼死挡住了张飞和马超的联合围攻,再加上天气不善,刘备军也没法绕道羌人地盘去进攻长安,这样还能勉强保证自己的补给线不受威胁。

但开春后,大雪融化,就算曹洪还能在陈仓道死守,马超万一领着羌兵绕道切断自己的补给线那曹操就真的会被困死在汉中。

所以曹操想退,但曹操也知道,一旦自己撤退,汉中将不再归自己所有。

虽然现在的汉中,已经不存在多少经济上的价值了。

汉中的人口,大部分都已经被曹操迁徙到关中,充实被西凉兵团大肆破坏后的关中人口。

汉中的土地,也因为连年的征战,变得荒芜起来,要想恢复生产,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曹操失去汉中,在经济上的损失其实并不大,但在政治上的损失会变的很大.这是曹操第一次和刘备的正面交锋中,选择退让。

当初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是因为刘备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根本不担心刘备坐大。

但现在.刘备这个天下英雄,终于是大鹏展翅,一飞冲天了。

曹操心情能好才叫怪呢。

因此,这段时间,曹操动不动就把“织席贩履之徒”挂在嘴边上,没事儿就对自己曾经称赞的对手骂骂咧咧的这不奇怪。

当一个人虽然有潜质,但对你没有威胁时,你总会不吝啬的夸赞他几句,因为称赞他,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抬高自己。

但当这个人真的能威胁到你的地位时,你骂他两句都算是文雅了,背后下绊子乃至正面打压都是正常的事儿。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想退但不甘心,想进又打不过,随时还得担心后方粮道犹豫不决下,终于在某天,给出了那个名传后世的军中口令——“鸡肋”。

然后吧,某个叫杨修的大聪明,就以为自己真的很聪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