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曹仁退兵(2 / 2)

夏侯尚都已经吓呆了.这是曹操一脉的人,第一次要对自家宗族将领动手吧?!

虽然以前也知道,曹丕不太信任宗族的将领们,但那可是自家人啊,这么做,可是自毁长城啊。

对曹丕的这个命令,夏侯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是跪下来苦苦哀求,希望能保住这个族弟一命。

而曹丕最终也冷静了下来,知道现在的局势下,贸然斩杀宗族将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面对自己心腹好友的哀求,曹丕借坡下驴,下令免除夏侯儒所有官职,押送回长安,听候发落。

夏侯尚这才勉强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始建议曹丕,让曹仁赶紧率领大军沿渭水而下,阻拦褒斜道口的蜀军,回军拱卫长安。

言下之意,就是让曹丕放弃雍凉。

现在的局势已经在这里摆着了,曹丕其实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除非现在曹丕还能抽调出至少五万兵马,让徐晃带领,赶在汉中的援军穿过褒斜道支援赵云前击破赵云,重新堵住褒斜道.否则的话,时间拖的越长,对曹军越不利。

曹仁在上邽的八万大军,后路始终会被赵云威胁,而随着汉中的援军进入关中,赵云麾下的士卒越来越多的话,赵云真的有底气能直接进攻长安的。

可现在,曹丕上哪儿去找这五万兵马?!

南阳方向,随着徐晃的撤走,关羽再次开始了对宛城的强攻,张辽正在坚守,虽然暂时挡住了关羽的进攻,但能挡到什么时候,张辽自己都说不清,更别说曹丕了。

这个方向上,曹军都嫌兵力不够,怎么可能再抽调兵力来支援雍凉?!

中原腹地方面,本身就没有多少兵力,还要防备江东.孙权这人的信誉可不算太好,他连盟友都能背刺,更别说是一直敌对的曹魏了。

哪怕是现在跟孙权讲和了,下邳的臧霸蒋济,汝南的曹休贾逵,曹丕是一个都不放心调动的。

总不能再从河北调兵吧等那边的兵马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唯一能做的,确实就跟夏侯尚说的那样,让曹仁在粮草耗尽前放弃上邽南下,在赵云得到增援前把赵云挡在渭水以西,不让赵云有机会渡过渭水。

一方面,可以保全上邽的八万曹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关中三辅地区的防守,甚至还有可能抽调一部分士卒前往宛城支援张辽,堵住关羽北上的通道。

至于雍凉只能放弃了。

夏侯尚在给曹丕说清楚现在所有的局势后,接下来,就该曹丕做出决断了。

曹丕很犹豫,很纠结,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从军事角度讲,曹丕知道,夏侯尚的判断是对的,自己不能继续再犹豫了,必须立刻让曹仁领军回来,否则曹仁在上邽的八万大军随时可能被人切断粮道,陷入包围,再想撤就没机会了。

但从政治的角度讲,放弃雍凉,对他这个刚刚才上位不到一年的魏王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凉州也就算了,大家一直都认为是蛮荒之地,在财政上也一直是中央政府的负担,丢了也就丢了,没啥大不了。

但雍州北部一丢,关中长安就直接暴露在蜀贼的锋芒之下了,这对曹丕的打击会很大。

长安的象征意义太大,一旦让蜀贼夺取了长安,曹丕将来“行大事”,说服力就会小很多。

所以啊,雍州北部肯定不能轻易放弃.退一步讲,至少长安不能失守。

可现在的局势,已经让曹丕没有资本继续坚守陇山道,保留在雍州北部翻盘的希望了他只能选择底线——守卫三辅,坚守长安。

因此,曹丕经过了一天的犹豫,最终做出了决定。

命令曹仁从上邽沿渭水退兵,放弃雍凉。

而随着曹丕的命令发出仅三天,曹丕就接到了来自上邽曹仁的战报——三天前,曹仁就已经安排郭淮在上邽坚守断后,自己领兵从上邽逐步撤退,退往渭水沿岸,阻挡赵云从褒斜道而出的军队继续东进进犯三辅,护卫魏王安全。

虽然曹仁在军报里说的很好听,似乎很关心曹丕安危的样子但曹丕看完战报后,却是勃然大怒。

三天前?!

那不是我刚刚下令退兵的时候么?!

你曹仁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我在长安刚刚下令,你在上邽就已经知道了?!

伱特么这叫擅自退兵你知道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