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再次僵持(1 / 2)

 曹仁的良心还是在的,至少不会做出抛弃战友的事情。

在退回长安,面见曹丕,了解目前的整体局势后,曹仁给曹丕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先一步退到右扶风休整的徐晃和曹真再次出兵,兵分两路。

一部分,快速去占领渭水东岸的各个县城和险要之处,防备刘备军东进。

那地方,曹仁退的太快,一时间真的没有想起来安排人守卫,退到长安才想起渭水东岸完全无人防守,现在是赶紧的亡羊补牢。

另一部分,就是要快速增援在渭水西岸据守的张郃,郭淮二人,阻挡住赵云往长安的进攻路线。

而曹仁则在长安城略作休整之后,再次领兵五万,前往褒斜道口,跟刘备的主力大军决战。

这就是曹仁接下来应对刘备大军的策略。

但.曹丕心说你快拉倒吧,决战个屁啊!!!

刚刚退到右扶风的曹真和徐晃两万多军队,一转眼的功夫就让你给派出去了,你自己带回来的五万中军,回头休整一下又要去找刘备决战.合着我还得靠着这些临时拼凑出来的“乡勇”保卫长安么?!

之前刘备军只是一支孤军进入关中,这些世家们还是靠得住的.现在刘备大军合计七八万一起进入关中,伱真的觉得这些关中世家们是完全靠得住的么?!

别回头你一出城,他们就发动谋反,把我捆吧捆吧送给刘备去当见面礼了。

好吧,就算这些关中世家不至于背叛曹魏,但宛城方向怎么办?!

张辽那边,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次派来使者,请求援军了.要是让关羽攻破了宛城,那这个长安,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曹丕已经不想着怎么去跟刘备决战了,他只想着守住长安,跟刘备僵持就可以了。

反正刘备不管是从褒斜道还是从祁山道运粮,他的补给线都太长,根本不可能长久的跟自己对峙下去,这样的话,只要守住长安,最终肯定也是刘备先撑不下去,不得不退兵的。

决战啥啊守住底线就不错了。

这就是曹丕现在的想法,也是他跟曹操最大的不同曹操在必要的时候真的敢冒险,但曹丕这个从小接受培养,接班父亲家业的人,在胆略上,跟曹操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因此,曹丕下令,让曹仁带回来的中军暂时先休整,休整十天。

十天之后,曹仁亲自带领两万中军,去宛城救援张辽,主持宛城防守战,务必挡住关羽的进攻,守卫住宛城。

至于长安,曹丕继续坐镇长安,让自己的亲信夏侯尚率领剩下的三万中军拱卫长安。

至于在渭水沿岸的曹军,曹丕也给出了“尽量坚守,若事有不谐,则退往长安暂避”的命令。

曹丕摆明了就是要拖,拖时间,拖后勤,依靠长安坚城,拖垮刘备。

这个战术很保守,也显得有点怂.但只要拖到刘备退军,那曹丕也可以对外说,是自己击退了刘备,倒也不算丢人。

而且曹丕好歹现在还在长安镇守着,至少没有临阵逃跑,多少还是有点人君风范的。

曹丕做出了这样的战略调账,曹仁只能叹口气,最终什么都没说。

一方面作为臣属,曹仁无法对主君的决定说三道四,另一方面,曹仁也没法去指责曹丕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即使自己有心跟刘备去决战,但是不是能打赢,其实曹仁心里也没底曹操毕竟不在了,曹丕又没法给曹仁那种主心骨一样的感觉,也许这样保守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曹丕选择放弃跟刘备军决战,固守三辅及长安的决定,多少也让刘备有点难受的。

仗打了半年了,这半年的时间,刘备军的后勤补给一直是走的从祁山道出发,进入天水郡,然后在西县囤积,最后从西县再转运到陇山道.这条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

虽然这么做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补给线的安全,但这年月运送粮草,不仅要调用大量的民夫,而且这些民夫的吃喝,都是要消耗掉一部分粮草的。

补给线越长,民夫会消耗掉的粮草就越多,送到前线的粮草数量就越少。

因此,即使有诸葛亮这个擅长计算的人主持后勤,刘备军在后勤上的压力也一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