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关羽的想法(2 / 2)

比起曹魏来说,现在的大汉依然不算强大,整体实力来说,还是曹魏强而大汉弱。

如今北伐之战,曹魏最希望做的就是稳扎稳打,而宛城的张辽也是这么做的,那么站在弱势的大汉一面,关君侯要采用险计求胜,反倒成了人之常情。

徐庶彻底明白了关羽的意思。

关羽不是急切求胜,他是有必须要用险计求胜的道理在的.但终究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君侯之身乃万金之躯,岂可轻言上阵?!”徐庶还是劝说道。

具体的理由,邓艾在军帐中已经说过了,徐庶不打算重复一遍,而且徐庶也不相信,关羽会不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关羽当然知道,但只能无奈的叹气,说道,“文远胆略出众,却又谨慎小心,若非老夫出马,安能诱的他出战?!”

这里面的道道,关羽不用说的太详细,徐庶也能理解。

“可”徐庶微微犹豫了一下,依然说道,“万一有些闪失”

这话一说,关羽多少有点不乐意了,微微斜眼看向徐庶,说道,“元直先生莫非以为,老夫这些年身居高位,却荒废了武艺?!”

徐庶赶紧摇头,解释道,“大将军多虑了,将军之勇,天下皆知,庶岂敢质疑大将军只是战阵之上,刀枪无眼,若有闪失,反为不美.”

关羽闻听也是楞了好一会儿,然后才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徐元直,恭维话说的好听,但最后该说什么还是会说.倒也有些对自己的脾气。

笑完后,关羽倒是还得跟徐庶解释一下。

“老夫亦知其中凶险,只是将军上阵杀敌,岂可畏缩不前?!”关羽笑笑,说道,“纵然关某坐镇中军,亦不免有流失之危,何处方能万无一失?!”

笑着说完,关羽又稍微的沉吟了一下,收敛了神色,认真的说道,“关某征战一生,大小之战不下百余次,乃人生快事尔。今虽年岁渐长,却终不愿老死于病榻.若能没于王事,马革裹尸而还,也是关某所愿尔。”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徐庶感觉自己就算再劝,好像也说不出什么词语出来了。

只好起身,对关羽行礼表示尊敬,然后再开口说道,“将军若执意行此险计,庶无话可言然军中之事,当思虑齐备,故庶冒犯直言:若将军之计不成,我等大军又该何去何从?!”

这话就是很直白的问关羽,万一你打不过那个张辽,或者那个张辽拒不出战,那又该怎么办?!

关羽一听徐庶这么问,立刻转身,来到自己的帅案上,拿出了一卷文书卷轴,递给徐庶。

徐庶微微一愣,看看文书卷轴上的火漆,再看看关羽,不说话,也不敢接。

关羽也有些失笑,怕徐庶误会,赶紧解释道,“火漆封书之事,非某本意,此乃元长那小子的主意。小子执掌兵部,说什么军中机密不得不慎,非要在军中搞这种玩意儿.既然是朝廷法度,老夫亦不得违抗,故此火漆封书,交于元直先生,待事后乃开。”

徐庶一听这话,立刻明白关羽的意思——这个火漆封起来的文书中,有关羽对后面之事的安排。

徐庶当即单漆跪地,双手高举过头顶,正式的接下了这份文书卷轴。

关羽看徐庶接过文书后,立刻搀扶起徐庶,抱着徐庶的臂膀,说道,“老夫亦知此计之险,故将全军大事托付于元直先生若事有不谐,元直亦当挑起重担,不可因老夫一人而坏国家大事。”

徐庶眉头紧皱,一脸为难,犹豫再三,再次看向关羽。

而关羽则再次阻断了徐庶的话出口,放开徐庶,背身而立。

“元直先生勿忧。老夫虽年迈,文远要胜老夫,恐也不易.老夫此计,纵不能成,然文远亦不可能再战.万事,还得拜托先生了。”

徐庶闻听,纠结犹豫再三,但最终什么话都没说。

叹口气,躬身而立,对着关羽的背影深深一礼,表达敬重。

然后,转身出帐,去找邓艾!

特么老子劝不动你,就找你女婿来。

伱女婿要是还不行,那就找你女儿来

老头子为了国事要发疯,咱作为外人没法拦,但总不能不厚道的不通知家属吧!!!

(本章完)